-
wch 發達公司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0-22 11:01
簽ECFA 成衣業少5千職缺
勞委會昨公布研究指出,未來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後,將讓台灣至少增加十萬工作機會,但成衣服飾產業勞工受衝擊最大,恐減少五千個工作機會。學者憂心ECFA帶來的工作機會多屬低階、低薪。
簽訂ECFA可讓兩岸商品免關稅進入對方市場,擴大市佔率並大幅開放市場。
勞委會委託致理技術學院做的ECFA對我國就業市場影響評估報告昨出爐,報告指中、日、韓與東南亞國協簽訂貿易協定(東協加三)後,兩岸不簽ECFA,將使台灣四萬七千人失業,簽訂後依協議內容(假設三種情境),會多十萬五千到十二萬五千個工作機會。
經部報告數據不同
新增工作機會以服務佐理人員佔三成四最多,其次為操作工或體力工、技術工。製造業受衝擊最大,其中以成衣及服飾品業減少約五千個工作機會最慘,其他金屬和玩具、運動器材、日用品等製品業者,工作機會也減少。但勞委會昨沒公布總體可創造的就業機會數及總體受影響而減少的工作機會數,只有提出兩者相減後的數據。
經濟部七月曾發表研究,指ECFA將帶來二十六萬多個工作機會。勞委會回應,經濟部研究採動態模擬,計入資本累計、出口擴張等因素,兩者無從比較。
彰化市永昌服飾負責人蕭世坤說,逾半數成衣廠已停業或縮編,改到對岸設廠,簽ECFA對服飾產業衝擊仍待觀察。將上任的彰化縣成衣公會理事長彭振甫說,他的成衣廠多聘外勞或中高齡本勞,每年從中國、越南、泰國進口成品或半成品再加工,ECFA對台灣成衣業衝擊有限。
因此失業將發津貼
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說,兩岸談判變數很多,但希望能爭取到中國農工產品開放,台灣僅開放工業產品而無農產品,因此可增十二萬五千個工作機會。勞委會將爭取衝擊大的產業盡量不納入或延後列入ECFA,也會爭取經濟部為受ECFA衝擊企業所設的三百五十億元基金撥半數給勞工,包括發放失業生活津貼、搬遷補助等。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說,簽ECFA短期增加的工作機會多屬低階、低薪,且因台灣仍無法加入東協,產業會加速外移中國,使工作更少。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謝創智直言:「各產業勞工都怕隨時會因政策而沒頭路,政府不能只靠發短期補貼。」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回應,勞委會的研究並非政府立場,未討論、無法評論。
資訊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