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fg789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9-02 08:02

賠錢也要做電動車!港商恆大為何有信心超越特斯拉?

62歲的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蟬聯2020年全球房地產首富,而他野心勃勃的下一步竟然是押寶新能源汽車領域,不惜將旗下金雞母「恆大健康」改名為賠錢的「恆大汽車」,一年內推出六款車,並喊出三年要成為全球能源車霸主,挑戰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

大動作改掛牌名 宣誓轉型決心


恆大健康產業集團在港股票的簡稱於9月1日起變更,中文由「恆大健康」改為「恆大汽車」,英文由「EVERGHEALTH」改為「EVERGVEHICLE」,代號不變。這將意味著未來汽車業務將成為該公司的主業。許家印提出目標,恆大汽車力爭在三至五年內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在大陸汽車銷售不斷下滑的背景下,恆大逆勢而上。大陸車市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像大眾、豐田、長城、吉利等傳統車企轉型,第二是像理想、小鵬、蔚來等用互聯網思維殺入的企業,最後一種如恆大、格力等造車從「零」開始的企業。

恆大集團去年8月推出旗下恆馳新能源車項目,今年8月一口氣推出六款新能源車,車型涵蓋轎車、SUV、MPV以及跨界車。僅用一年時間便造出六款概念車型,業界稱為「光速」效率造車。


造車法則「買買買」荷蘭、英國車商囊括入袋


「恆大造車要技術沒技術,要經驗沒有經驗,一窮二白,所以要開闢一條和全世界車企不一樣的造車路。」許家印在去年11月的恆大汽車峰會上表示。從房地產轉行到汽車,在技術上「一窮二白」的恆大,憑借著「不缺錢」的底氣,僅用一年,就以「買買買」的方式逐漸走出造車之路。

雖然許家印入股賈躍亭創辦的電動車FF,斥資數百億元卻打水漂,但仍未澆熄「造車夢」。2019年恆大頻繁收購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公司,快速完成新能源整車研發製造、動力總成、動力電池的產業鏈布局。包括瑞典電動智慧汽車整車製造公司(NEVS)、科尼賽克、上海卡耐新能源、荷蘭輪轂電機企業e-Traction、英國Protean輪轂電機公司等都成為其參股或控股的汽車行業公司。

今年6月10日,恆大又斥資3.795億美元收購NEVS剩餘股權,將其正式變為恆大100%控股的子公司,也順勢得到大陸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核准的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資質。據統計,自2019年1月起,由恆大新能源汽車全資控股的子公司已達到35家,投資總額超過人民幣255億元。


2025年大陸新能源汽車銷量估達600萬輛


中新網報導,恆大汽車正快速籌建恆馳汽車展示體驗、銷售、維保修售後服務三大中心。這其中包括36個體驗中心、1600個銷售中心、3000個自建及授權維保修售後服務中心。相比之下,特斯拉在大陸僅103個銷售網點。

今年以來,特斯拉市值狂飆,超過4000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而大陸市場被認為是特斯拉最大消費地區。機構預測,2025年大陸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600萬輛,成長空間大。分析稱,透過增設遍布全大陸的銷售和售後服務網絡,恆大汽車將快速搶占市場,目標三至五年將達成年銷量100萬輛。

恆大集團目前的產業包括地產、新能源汽車、大健康和文化旅遊產業。事實上,恆大其他的產業都與地產有關聯。例如,恆大做養生社區,將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按照健康產業出租、養老院模式經營。而附近蓋一般社區,年輕人想跟老年人住在一起就可以買,有幼兒園、醫院等生活機能兼顧。


恆大造車脫離不了房產支撐


澎湃新聞報導,恆大集團總裁、董事局副主席夏海鈞在上半年財報會上表示,恆大新能源汽車部分採用「汽車+生活」配套的模式,恆大最大的優勢就是地產商,公司跟政府要的優惠不是多少現金,要的政策是配套的生活用地。

夏海鈞解釋,項目建好後加入生活配套設施銷售,前幾天南沙的項目一天就買了幾十個億,把這部分住宅賣掉,將錢貼補到汽車產業去,汽車產業在量產之前的投入和虧損主要用生活配套設施去填補。今年汽車產業約虧損人民幣32億元,明年估縮減至虧損人民幣10億元。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趨勢,而恆大在砸大錢後造出的幾款車,真能讓許家印「圓夢」嗎?市場也拭目以待。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