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5-25 21:36

來義獵人可合法打獵8個月 只能使用合法獵槍設陷阱

過去因狩獵申請繁複,常有原住民因狩獵而吃上官司,屏東縣來義鄉成立全台第一個以鄉為單位的傳統狩獵文化協會,並首次獲縣府同意可長時間狩獵,狩獵期間自今年5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這段時間可狩獵的動物包括臺灣獼猴、山羌等1600隻,屏東林管處預計先試辦3年,之後再決定是否延續或擴大。
至於這1600隻的數量究竟要如何控管?林管處表示,來義有7村10部落,獵人打獵回來必須向各村窗口回報數量,雖屬自律性管理,但學者也同步在山林架設監控系統,一旦發現有濫捕或是破壞公約的行為,合法狩獵期就可能喊停。
依據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原住民申請狩獵依法必須在20天前提出,有些祭典或除喪也要在5天前提出申請,由於手續繁雜、加上時間難以控制,過去常有原住民因狩獵而觸法,其中來義鄉甚至沒有成功申請的案件。
為了解決原住民傳統文化與狩獵法令的衝突,屏東林管處透過國家公園學會與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擔任平台,輔導來義鄉的狩獵者成立傳統狩獵文化協會,目前已號召170多名獵人加入協會。
今年四月協會已向縣府申請核准,5月起有長達8個月的合法狩獵期,今年首度通過狩獵核可的動物包括臺灣獼猴、山羌、臺灣野山羊、山豬、臺灣水鹿及飛鼠等山肉共1600隻。
狩獵區域為來義鄉境內新置山、來義舊社、棚集山、盆貿里山、溪樂格朗山、保和以山周邊,及南久保山以西山區,範圍還包括國有林潮州事業區部分林班地在內,只有正式會員才符合合法狩獵的資格,但必須遵守狩獵公約。
來義鄉長竇望義表示,過去為申請打獵,確實讓獵人很頭痛,現在透過規範管理,他認為「正可以延續原住民文化」,而且獵人並非在這段時間內什麼都可以打,還是要遵守公約,例如瀕臨絕種的熊鷹絕對不能打,不在核准之內的動物不能碰、喝酒不能打獵、不能使用毒藥,只能使用合法獵槍、設陷阱等。
林管處表示,屬排灣族的來義鄉有七千多人,鄉內仍維持許多傳統文化祭儀,過去對獵區就會主動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及狩獵區,傳統獵人都知道核心區是動物育雛之地,破壞不得,因此一般獵人都只會在狩獵區活動,非不得已才會進入緩衝區。
在合法狩獵期,林管處除了以公約要求獵人自律,也請獵人協助山林巡守,並配合學術單位監測,以隨時修正狩獵的種類與數量,達成野生動物族群永續的目標。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