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者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7-10-26 19:28

止痛藥迷思大公開 吃這個最傷胃

2017年10月26日16:48
每個人都有過疼痛經驗,市面止痛藥有很多種,不過如何吃才有效?
香港《蘋果日報》報導,最容易購買的撲熱息痛(乙醯氨酚,英文名paracetamol,是止痛劑的一種)、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成份的止痛藥,各有藥效及副作用,止痛效果需視乎症狀及個人對藥物的反應。至於止痛藥的「特快」、「特效」、「經痛」及「關節痛」等配方,其實同樣是撲熱息痛成份,分別在於加入咖啡因、偏鹼性物質及藥丸外衣設計,以達到加快或延長藥效等的作用。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胡偉康博士指出,藥物的止痛原理是抑制與疼痛及炎症有關的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分泌,其中撲熱息痛經過中央神經系統抑制前列腺素,阿斯匹靈及布洛芬則在身體其他部份抑制,均屬相對上較安全的止痛藥,不易引致藥物中毒或致命。
香港人最常服用的止痛藥是撲熱息痛,服食過量會對肝臟有影響,以往醫學界建議每日不宜服用多於4,000毫克。但胡指,近年有研究發現,應將用量上限降至3250毫克,以每粒止痛藥一般含500毫克撲熱息痛成份計算,日服8粒已超逾每日上限,部份國家已降低用量上限,惟本港暫未有跟隨。
阿斯匹靈長期服用有機會出現胃潰瘍,即使與胃藥同服,亦無法改善因藥物引致的胃部問題。胡稱,因港人較多胃部問題,故現時醫生及坊間成藥較少會採用阿斯匹靈,若兒童被病毒感染,服用阿斯匹靈更有機會引發併發症。至於布洛芬亦有機會引起胃部不適,長期服用對心血管疾病有影響。
胡指,上述最基本的3種止痛藥,藥理相若,止痛效果視乎症狀及個人對藥物的反應,其中布洛芬的消炎成份較撲熱息痛為佳,譬如牙痛或經痛是因身體出現炎症引起,服食布洛芬藥效或較好。胃痛則或與胃酸過多有關,服用止痛藥未必有效,更可能有反效果。(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