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2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08-17 14:30
陸銀登台 是遲早的事
人民幣持續升值,已經算是準強勢貨幣,越來越有個樣子。面對人民幣升值壓力,再加上因為國內游資過多,次貸風暴造成國際企業價格變便宜,中國大陸政府一直鼓勵企業走出去,就像十幾年前新加坡政府也鼓勵走出去一樣。
過去幾年來,中國大陸銀行在港澳一帶的布局,比台灣還快很多。2004年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斥資2億2700萬美元併購比利時富通銀行集團所有的華比富通銀行(Fortis Bank Asia HK)。交易完成後的分行數目由當時的20家增加至42家。
中國金融積極走出去
2006年中國建設銀行上市以後,就買下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BOA)在香港和澳門的所有分行,變成自己在港澳地區布局。2008年6月2日招商銀行進駐永隆銀行,收購約占永隆銀行總股本53.12%的1.23億股股份,之後招商銀行將一舉獲得永隆銀行在香港的證券、保險、期貨、信託等經營牌照。
近如香港,遠如非洲,中國大陸金融業都積極向外擴張,2007年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Ping An Insurance (Group) Co. of China Ltd.)斥資27億美元收購了荷蘭-比利時的金融服務公司富通集團(Fortis (NL) N.V.) 4.2%的股份,還買下該集團旗下一家持股5成的保險公司。
同年10月25日,中國工商銀行宣布以366.7億南非幣(約54.6億美元)收購非洲最大,也在全球排行150名之內的南非標準銀行(Standard Bank)的20%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 工銀董事長姜建清講得更直接,他將此次交易稱為中國大陸最大的商業銀行和非洲的最大商業銀行之間的「戰略握手」,並表示,希望藉此建造一座聯繫中國和南非,甚至是串連起亞洲和非洲的橋樑。
從這些案例,都可以看到中國走向國際布局的企圖,現在次貸風暴過境,全球充滿許多滿目瘡痍等待救援的金融機構,正好提供中國金融業入主的機會,不用說哪個小國,在美國,中國投資公司就以50億美元入股摩根士丹利,成為摩根第二大股東,這是繼2007年中國政府主權基金(國家投資公司)入主黑石後最大的動作。此外,2個月前,入主摩根士丹利的中國人壽以3億美元參與VISA公司的IPO上市。
這個趨勢,就是大門往外開,看得出來有相當多的戰略性考量。雖然這些投資不一定有實質參與經營,但是希望藉由投資的關聯,學習新的知識、技術。
中國政府支持向外擴張
有2個有趣的事情,第1,1980年代日本企業盛極一時,也大量買進美國本土的資產,三菱集團買下紐約地標之一的洛克斐勒中心,但是後來日本經濟反轉,許多購併案紛紛轉賣換現金,令人不禁懷疑,中國會不會也落入相同結局?我認為中國大陸和當年日本不太相同,日本當年有點像暴發戶,買下來是為了展現財力,而中國大陸是政府在背後支持,以一種大戰略網的計畫去擴張。
第2點,當年中國海洋石油公司購併美國第8大石油公司優尼科一案被美國政府大力阻擋,為什麼現在美國人願意讓中國入主摩根士丹利呢?美國人當然會擔心,但是現在摩根士丹利真的很缺錢,家裡失火了,需要中國來救火。就像以前花旗集團也讓阿拉伯人入股一樣,也是家裡失火了。
產業走在前 金融走在後
台灣對他們來說,先撇開政治考量,就從經濟效益角度來看,一定會來。但是先在WTO的大架構下運作。
台灣有相當多產業在全球占有領先地位,半導體、筆記型電腦、面板等等,對中國大陸企業充滿誘因,不但帶來財務上效益,也可以有業務上的戰略合作機會,學習國內企業的物流、管理知識。
產業要來,金融業一定跟著過來。過去大陸的企業可能已經用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等名義進來,新政府上台後,正式開放,反而比較有規範,如此一來金融業就更有動機要進來。
另外,別忘了當初大陸開放的經濟起飛中,台資企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助長了經濟的起飛,十幾年來對大陸的銀行來說,台商是品質非常好的客人,台資企業的資金調度、管理、信用都比大陸本身許多企業好很多,當然會把台商看成主要的客戶,尤其是長江三角、珠江三角。例如四大銀行在崑山、蘇州對台商爭取不遺餘力,像友達那種大企業。
為台商 來台服務
現在連台灣的中小企業也引起中國大陸的注意了,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CBRC)也一再呼籲銀行對中小企業伸出援手,它們深知台灣中小企業對國家經濟成長的重要。
因此,未來大陸銀行想要對台灣的中小企業做徵信動作的時候,不像大型企業有公開上市櫃,有很多公開的資訊可以取得,面對中小企業,大陸銀行勢必會把蒐集點擴展到台灣來,最好是設立個辦事處或者分行。
而且基於旺旺或者頂新集團這種「台灣出生,大陸長大」的成功個案,中國大陸的銀行更有興趣來看一看,在台灣尋她們的根,找尋明日的頂新。若服務是巨大這種在兩岸都有所布局的公司,用台灣的分行來服務她們,大陸的銀行要比台灣的銀行更具有全球化的優勢,像中國銀行在全球都快有50家分行了。
到最後,中國銀行業的全球運籌中心在大陸,而以分行來接觸全世界,建立一個資訊網絡。進入台灣對她們來說,有錢、有能力、有服務客戶的需求,現在剩下的問題就是用什麼方式進來而已,要買下一家小銀行呢?還是和大銀行相互合作呢?我們拭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