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03/327.jpg)
-
學習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5-06 15:42
05/07號傳真稿筆記(鄭呈皇、楊之瑜)
新急單時代來了!
美國景氣尚未復甦,中國內需市場的新動力尚未穩定,對依靠外銷的台灣科技業產生巨大衝擊。
過去弔詭的一百天,科技業者如洗三溫暖,每天,他們都面對著困難的判斷:這是「急單」,還是「急著被抽單?」
早上急要量,下午急抽單業務會議由一月一次改一週一次
手機面板廠勝華科技,就是一例。
四月十七日,大陸東莞,勝華七千位員工發動大罷工,這是勝華今年第二次上新聞了。只不過,這次不是因為裁員,而是因為過完年後,勝華接到滿手「急單」,員工被要求超時加班,不堪負荷。
對比一百天前,營收暴跌、裁員一千人,員工頭綁白布大喊:「還我工作!還我工作!」的境況,一個十九年的老公司,正面臨史上最大的震撼教育。
場景,拉到一家新竹半導體材料製造商的業務會議上,「forecast(預估)量多少?」廠長開口問,業務主管個個低頭不語,等了許久,北區業務經理才開口:「報告,都是急單!不過不知道是真的急單,還是急著被抽單。」
他解釋,客戶常早上打來說「很急、要量」,當公司才剛要備料,下午又接到客戶電話說,「改天再出」。因此,廠長決定,原本一個月開一次業務檢討會,現在改成一週一次。
全球第三大面板廠友達光電總經理陳來助預期,今年一整年恐怕都會是急單效應。
台灣,處於科技供應鏈的中下游,當英特爾等上游業者去年底大砍庫存,今年又開始大幅回補,加上中國內需市場頻頻發出急單,台商今年整個庫存調整的頻率與幅度將加劇。
高盛證券研究部主管金文衡三月的報告指出,「科技業今年將有兩波去化與回補庫存的動作,變動劇烈。」跟過去一年平均只有一次庫存去化回補的循環,極為不同。
過去,景氣好,大家賺安穩財,急單不多見;如今,景氣不明,單單都急,有能耐的公司才能賺到急單財。一家筆記型電腦代工大廠的財務長說:「從一月到現在,客戶怕自己有存貨,給單子從以前六個禮拜變成三個禮拜,急單急久了,最後都變成『經常性急單』,(我們的)經營模式也在改變。」
面對「新急單時代」,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就說:「今年,一定要更有彈性才行。」
光寶:借錢給供應商,不讓他倒閉
然而,過去台商早以彈性勝出,只是,這場競賽已提升至「超彈性」規格。縱橫商場四十年的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認為:「這反而是台灣企業練兵的大好機會。」他如何處理金融海嘯後的新急單?以下是宋恭源口述,去年九月至今,他的應變思維:
我最先思考財務結構是否健全,雷曼(兄弟)一倒,我趕緊把錢(現金共兩百億)全部從銀行拿出來,去買台灣、美國、各國的公債。那時也搞不清楚,就怕連銀行也倒,真的不曉得什麼地方才安全?當時,我們集團可動用總現金部位整整增加一倍,到八百億!我想,面對再大的災難,就算沒生意,對抗三年都沒問題,等於立於不敗之地了。
我的總經理們,一早進辦公室,要看的第一個數字就是現金部位,接下來才是損益。因為現金部位,才是企業繼續生存的關鍵。
接下來,十一月時,我們做了三個scenarios(方案),分成合理的、保守的和worst case(最壞狀況)的應變計畫。第三個是假設全部生意都沒了,那怎麼辦?公司當時就是用這去考慮。因應的動作,從省成本,例如辦公室的電要省二○%以上;打國際電話全改成skype;所有同仁都坐經濟艙。還有,組織上的裁員減薪也要做。
可是這還不夠,最重要生產線的快速彈性,與更強化供應商關係,有些要倒的,我們掏錢借他,不讓他倒閉,這些都要做。這些是急單下必須有的「精緻化管理」。
人,通常有惰性。不景氣的好處,就是凝聚公司員工的共識,自我反省,把不必要的動作、不需要的流程精緻化,從一開始就做對,做得好的話,反而是一個契機。這在太平盛世時很難做到。所以,光寶三月的營業利益率就比三年前的高點還提升。
台灣現在有急單,剛好練習,最後變成一個技能,在這一波經營優勢就會提升。
新普:流程操作步驟減到十個以下
正在練習「超彈性」生產的還有新普科技,全球最大筆記型電腦電池封裝模組廠。該公司董事長宋福祥形容:「這(弔詭的)一百天讓我更小心、更積極,我以前每天七點五分就上班,現在,大概六點五十分。每天早十五分鐘,早十五分鐘有什麼意義?當然有,就是要勉勵我自己,要更努力啊。」
「十一月開始,(我)就密集拜訪廠商,以前兩個月才用電話拜訪一次,改成一個月用電話或親自拜訪,情勢不對,更小心。」
宋福祥說:「任何一個訂單我都不讓它少掉!吃得很乾淨,消化得很好。」他的秘訣,來自不斷挑生產流程的「毛病」,找出可以自動化的步驟。
早在景氣平順時,宋福祥就預期訂單的不確定性將越來越高,他不斷拆解生產流程上用到最高人工成本的地方,盡量採用自動化設備,「這樣就省工錢,而且員工可以跟著訂單上下增減,」他說。但是做到這步還不夠「精緻」,更重要的是,新普還改善流程,設計出不超過十個步驟的操作方式。
因此,「任何一個新人進來,只要花一分鐘看一下,再學一下就知道怎麼做了。」當其他業者還在為急單新聘的新人訓練頭痛之際,新普新招募的組裝員,比同業早好幾天可上線。
也因為能滿足急單,新普去年第四季營業利益率還維持在八‧九%,比第三季增加了○‧五個百分點,是電池模組業者之冠;且去年第四季,同業營收都衰退,新普卻逆勢年增兩成;今年第一季,營收還繼續較去年同期成長六%。
友訊:看數字像剝洋,拆解到兩、三層以下
至於沒有工廠的品牌公司,更戒慎恐懼。全球前三大專業網路通訊公司友訊(D-Link),平常掌握全球逾五十個國家訊息的方式,自從海嘯後有了「進化」。過去,各國資訊按週呈上報告,每個人對各式數據的解讀最多到第一層。例如,俄國經銷商數量、目前公司存貨水位、促銷商品有哪些等。
但海嘯一來,秩序大亂,友訊總經理曹安邦辦公桌上堆滿的報告裡,一半告訴他俄國市場已經垮了,要雨天收傘!另一半卻告訴他「不算太差」。無法發達判斷,他枯坐在位置上思索,為何如此?
最後,他決定「挖深」資訊。
他拿出報告,仔細思索每個數字背後的故事。例如,俄國市場有問題,那是什麼問題?他查出是銀行體系,因此,俄國市場的經銷商裡有哪些是做銀行體系的?若該經銷商是負責3G的,還是可以放貨……。
隨後,他要求一週的報告改為每天更新,每個第一線業務都要知道每筆放款的詳細資料。以經銷商為例,「我不只要知道我們賣多少貨給他,還要知道他倉庫裡的每個貨品是什麼,還有其他哪些公司的貨,而且銷售出去的客戶有哪些?」
他要求業務人員必須把資訊像剝洋,拆解成兩層、三層以下的數字,「等到景氣回來,他們看市場的能力就能大幅提升。」
除了生產流程的改造、市場資訊的強化,宋恭源認為精緻化管理中,最重要的還有員工的效率。光寶裁員之後,即便景氣回來,宋恭源並不打算把人員補回來。「因為同仁已經習慣,這樣有效率的方法。」然而,裁員後,如何不影響公司整體戰鬥力?
長華電材董事長黃嘉能,有套「棍子與胡蘿蔔」方法。去年第四季,他裁掉工廠績效不好的後三○%人力,但他把節省的人事成本,拿出三○%到五○%出來,給留任員工「加薪」,但前提條件是「效率要更好」與「不能犯錯」。
過去長華電材的良率一向九成以上,裁員後,他要求良率必須達到九五%以上,果然,第一季就達成。但只要出貨單或發票寫錯數字,「過去是用罵的,現在我就直接炒魷魚。」景氣不好,大家更戰戰兢兢,「等到景氣回升,這些留下來的員工,不都全是精兵嗎?」黃嘉能說。
從光寶、新普到長華,雖然在不同產業的不同位置,但訪問時,這些公司領導人都說了類似的一句話:「不景氣才能逼出戰鬥力!」
就像宋恭源所說:「太平盛世很難去創造一個偉大的人,只有在極端亂世時,才有機會。」
在中國的新引擎尚未全開,而美國的舊引擎也還未恢復動力之際,台灣科技業面對的「新急單時代」,也將影響到大眾的投資邏輯。
在新急單時代中,還能滿手急單,且改良經營效率的公司,才是投資者在海嘯過後、遍地凌亂的沙灘上,值得尋找的發亮珍珠。
<本帖最後由 學習 於 2009-05-06 15:45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