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1-25 17:33

智寶滿手現金 本益比誘人

被動元件鋁質電解電容廠智寶營運回穩,去年每股純益可望超過1.2元,加上帳上現金達13億元,換算每股現金價值超過13元,挾基本面不錯、現金水位高、本益比相對偏低等三大題材,吸引買盤搶進,上周五(23日)收13.75元,今年以來股價漲逾一成。
智寶為被動元件龍頭廠國巨旗下的鋁質電解電容廠,前身是「聲寶二廠」,設立於1956年,主要負責生產電源供應器。後來發現電源供應器零組件之一的鋁質電解電容器成本占比高,且台廠尚未卡位,因此聲寶自日本引進技術,打造台灣第一家台灣鋁電容廠。
智寶甫切入鋁質電解電容產品時期,正好搭上台灣經濟正要起飛的順風車,加上電腦產業鏈完整,市場處於起飛階段,使智寶業務愈作愈大,成為台灣鋁質電解電容龍頭。
1997年,時任聲寶董事長的陳盛沺借助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在被動元件產業的專長,引入陳泰銘協助改造智寶,隔年智寶掛牌上市交易。掛牌後的智寶,也開始面對鋁電容產業的改變。
當時,台灣已陸續出現數十家鋁電容廠,加上家庭工廠更是多達上百家,價格殺戮戰起。國巨因此為智寶尋找聯姻對象,看上當時營收規模與智寶相當的世昕和二線廠輝城,啟動「三合一」合併案。
不過,2005年的這樁「三合一」美事,因為事先查核不夠嚴謹,加上新智寶採取由世昕與智寶團隊共同管理的「共治」模式,埋下人事鬥爭隱憂,「新智寶」在合併第一年即陷入虧損,2008年與2009年兩年內甚至一口氣虧掉半個股本。
2005年至2010年期間,智寶幾乎每年都有人事異動。這五年的惡性循環下,智寶單月營收逐年下滑,由合併前的各3億、合計應有6億元的規模,逐年萎縮,一路掉到現在每月營收不到1.5億元。
直到2010年現任董事長翁啟勝上任,人事才趨於穩定。為求重生,智寶在2010年和2013年分別減資47.24%和29.41%、打銷壞帳強化財務,同時簡化投資架構、生產線,並處分鋁箔廠等龐雜轉投資及不賺錢的客戶,全力追求獲利。
經過這幾年調整,截至去年第3季止,智寶已連續八季維持穩定獲利,法人預估,去年第4季獲利態勢不變,全年每股純益有機會超過1.2元。
在處分大陸廠房、轉而向國巨租廠後,智寶手上現金部位目前也超過13億元,遠高於減資後的股本9.5億元,換算每股現金價值逾13元以上,去年底智寶股價僅在11、12元附近震盪,在基本面不錯、現金水位高、本益比偏低等題材帶動下,成為資金進場關鍵。
不過,就鋁質電解電容市場來看,台廠和陸廠在去年呈現市占率下滑的情況,原因可能來自日圓貶值有利於日廠續攻中高階市場,加上陸廠產能提升、開始爭食低階市場所致,短期台廠仍有一場硬仗要打。
就短期營運面來看,第1季處於傳統淡季,終端需求依舊平淡,法人預期,智寶1月和首季營收趨勢向下,不僅將低於去年12月和去年第4季,甚至可能較去年同期衰退,投資人仍須評估基本面發展。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