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yful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9-23 21:10
筍灶煮筍留筍香 老農70年的堅持
【聯合報╱記者賴香珊/鹿谷報導】
老筍農黃萬安70多年來堅持用古式筍灶燜煮新鮮竹筍。
記者賴香珊/攝影
鹿谷鄉清水社區老筍農黃萬安為保留竹筍的原汁原味,捨棄快速便捷的瓦斯爐,70年來堅持用古式筍灶燜煮新鮮竹筍,而他沿用至今的傳統筍灶和製作古法,成為社區內積極保存傳統文化。
清水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企助說,社會風氣講求效率,就連飲食文化也一樣,現在每戶家庭都用瓦斯爐,不少年輕人沒看過用燃燒木柴的爐灶,甚至一般青壯年也不知道爐灶還能依功能分成筍灶、炊粿灶。
「用筍灶煮,才不會有筍澀味。」86歲的黃萬安將竹筍剝殼後,熟練地用竹棍從筍底向上戳洞,並整齊堆疊在筍灶內後加水燜煮,他說,戳洞後讓水跟蒸汽在筍子內流通,除了能較快熟,也能熟得均勻,減少竹筍煮到破裂的情形。
有別於用瓦斯爐大火快煮,傳統烹煮過程相當費時費力,黃萬安說,不只剝筍戳洞要靠人力,光煮好就要等三個小時,期間添柴顧火不能斷,但比起瓦斯爐煮的更能保存原有外觀和風味,還能去除竹筍苦澀味。
「筍灶」是過去農業社會的傳統廚具,隨著時代變遷已相當少見,黃萬安說,從小長輩就使用筍灶,自己也用了70年,早已習慣了,不會改變用筍灶煮筍的做法,會繼續傳承下去。
陳企助也說,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竹筍產業沿革,社區將會協助保存萬安伯的筍寮和已有30多年的筍灶,發展社區特色景點,讓遊客到鄉村進行知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