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最大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8-24 21:51

專訪台塑董事長李志村 投資氣氛差 薪資恐變15K

高雄氣爆事件使全台縣市政府對石化廠以高規格檢視,連帶重創國內石化產業未來,對石化專區設立及石化業在台發展,國內石化界老先覺、台塑(1301)董事長李志村接受《蘋果》專訪,滿臉無奈地坦言,「在高雄設立石化專區可行,但環評會是最大問題。」
他感嘆,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讓稅收集中在中央,地方課不到稅,企業到哪都會被嫌「只會下雞屎、不會生雞蛋」。在這樣負面循環下的投資氣氛,台灣經濟持續空轉,未來,年輕人連15K都領不到。
環評冗長專區恐難設
李志村表示,台灣石化業一直被汙名化,例如南亞(1303)最近有意到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蓋加工廠,在南卡看中一筆土地,結果當地政府願意免費奉送一半。而日前路易斯安那州長千里迢迢來台招商,強調路州也有便宜頁岩氣,希望台塑集團除在德州投資外,也可考慮落腳路州。至於中國甚至是又拐又騙,讓你到當地投資。
但在台灣,同樣的投資案受到待遇卻是大相逕庭,李志村無奈說:「到哪裡設廠,都遭到當地民眾激烈抗爭,這就是台灣石化業長期被汙名化的結果。」他分析,並非高雄不能設石化專區,重點是環評必須經過冗長時間,且最後極可能宣告環評結果失敗。
石化業長期被汙名化
深究其中原因,所有的投資障礙,還是歸於《財劃法》的不公平。台塑、南亞的總公司都設在高雄市,2家公司2013年總共繳了33.3億元國稅,還有4500萬元地方稅,倘若沒有設在高雄市,恐怕連幾千萬元的地方稅都沒有,凸顯地方財政不足。
台灣是否真的不需要石化業?李志村直言,所有的民生必需品,都有石化產品的蹤跡,「椅子、書包、電腦、電視、電燈、衣服這些都是用石化品做出來的,難道要台灣的石化品都要從國外進口嗎?」
他強調,台灣市場小、出口依存度高,一旦中韓簽訂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貿易協定),台灣石化業就會完蛋,「萬一中韓零關稅,你根本沒辦法生存!石化產品光關稅這一關,就沒辦法跟世界各國競爭。」
李志村更說,現行中國進口石化品關稅高達6.5% ,萬一中韓達成免關稅協議,「這個很嚴重的,以後年輕人的月薪不是22K喔!可能剩下15K!」
做好管控安全就無虞
面對產業出現結構性變化,美國頁岩油、中國煤礦取代原油成為主要料源,台灣石化業該怎辦?李志村坦言,現在石化業做原料會困難經營,一定得朝高值化發展。
觀察此次高雄氣爆,李志村快人快語:「看來像是箱涵惹的禍!台塑地下管線從德州到路易斯安那州,就有600公里,但只要做好管線控管,其實石化運輸管線安全性比槽車好多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