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 發達集團董事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4-03-21 14:27

孩子讀了頂尖大學 卻老是對我大小聲.

久未見面的好友來找我,談到她的兒子,眼淚如決堤般湧出來,她的孩子現在就讀大學,各項表現傑出優秀,但不知為什麼就是和她不對盤,總是用尖銳傷人的言語和她對話,她不懂自己做錯了什麼?如此用心卻教出如此不懂事的孩子。
「妳的兒子沒有問題。他用一個很獨特的方式,想要改變媽媽對他的管教模式。」
男孩大概小學三、四年級,就會有明顯的改變,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給別人干預,想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希望自己是英雄或明星,能以他為中心,吸引眾人的注意力;但經常適得其反,惹得周遭眾人的討厭和反彈,有孩子會因妥協,修正自己「誇張」和「臭屁」的表達方式。有些男孩會用很強烈的方式,表達自己受屈和受辱的不平,力戰大人和同儕。
笑笑就好vs.小題大作
媽媽在這時扮演重要的角色。男孩在學校調皮和找麻煩,大人如何面對和處理,將影響未來的親子關係,因孩子發生的事通常都是一些生活的意外小插曲,可處理也可以笑笑就過去。
大部份的家庭是由媽媽扮演管教孩子的主角,孩子在低年級時都是媽媽主導一切;孩子升上中高年級,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會在學校出些小狀況,大部份的媽媽都會順手就把事件壓下來,訓斥、說教一番,孩子就會回到常軌。
而有些媽媽會小題大作,弄得孩子無所適從,讓孩子在學校變得特異,老師和同學會盡量和孩子保持距離,以致小事件變成大問題。
許多男孩因為爸媽介入而讓自己嚐盡苦頭,從此學乖了,有事絕不讓爸媽知道,也不想讓爸媽與老師多接觸,影響孩子青春期以後的親子關係。
文章轉自康健雜誌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