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層肉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3-11 12:34
改變世界 全球資訊網25歲
改變世界 全球資訊網25歲
綜合報導
英國電腦科學家柏內茲李(Tim Berners-Lee)1989年3月12日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提出「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的構想,最初只是想保存並彙整CERN資料庫,不料25年來改變了人類的工作、生活及購物模式,各界也將3月12日視為全球資訊網的「生日」。
美國軍方1950年代就開始實驗將電腦連成網路,1969年推出網際網路前身「高等研究計畫署網路」,但並未開放大眾使用。
法新社報導,柏內茲李25年前提出全球資訊網構想,一開始也只是想解決CERN的資料總是因員工離職不翼而飛。他當時說:「這些資訊通常會被記下來,但就是找不到。」
柏內茲李的上司當初認為這份提案「籠統但振奮人心」,他的同事則完全忽視這項提案。柏內茲李說服CERN採用他的系統,證明他的系統能將實驗室電話簿編成網路索引。計畫的一大關鍵是該系統適用各種不同電腦作業系統,能夠點擊連結並取得存在別處電腦主機裡的資料。
全球資訊網誕生之初,有許多競爭對手,包括美國的Gopher、CompuServe和法國的Minitel,都向使用者收費,惟柏內茲李的系統免費。1990年代初期,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採用全球資訊網系統,作為華府政府機構網頁的作業系統,協助全球資訊網擺脫競爭者。
全球資訊網系統1993年免費向大眾公開。和競爭者相比,柏內茲李的系統管制最少,所有電腦只要連上就能發送訊息,不像競爭者的系統,有更多由上而下的管控。
顧能諮詢公司分析師麥奎爾說,全球資訊網剛問世時,多數人受限於想像力不夠,沒料到人類的未來生活會因此改變,「個人電腦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但全球資訊網改變並衝擊眾多產業」。音樂、電影、新聞和更多產業的傳統經營模式,都因全球資訊網提供的免費內容,而產生劇變。
美國民主與科技中心副主任鄧普希說,網路將權力下放到任何角落,「任何人都可以在同一個網路上閱聽和發表,過去從未發生過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