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虎熊 發達集團執行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09-29 21:51

美國該走卻還留的量化寬鬆政策

美國該走卻還留的量化寬鬆政策
2013-09-29 14:02
美國《世界日報》27日刊載社論《該走卻還留的量化寬鬆政策》,文章指出,美國聯邦儲備局日前宣佈量化寬鬆政策(QE)購債規模不變,講了幾個不幹其職責、能力所及之外或杞人憂天的理由,這不僅錯失了啟動QE退場的契機,更造成市場臆測的混亂。
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聯邦儲備局(Fed)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日前出人意表地宣佈量化寬鬆政策(QE)購債規模不變,每月維持850億美元,聯邦基金利率維持0至0.25%不變,反向震驚已有心理準備接受減少購債計畫的金融市場 ,華爾街也備感困惑。
FOMC的聲明指出,FOMC之7月會議後,獲得資訊顯示經濟活動以溫和速度擴張;部分勞動市場狀況指標顯示近幾個月有所改善,但失業率仍居高不下;家庭支出和企業固定投資增加,且房市持續轉強,但經濟成長仍受到抵押貸款利率升高和財政政策抑制;除了能源價格變動導致波動之外,通貨膨脹持續低於委員會的長期目標,但預估長期通膨將維持穩定。
所以一般把Fed未執行減少購債計畫的原因,歸納有四個重點,
一是美國就業市場的改善程度,仍不盡如人意;
二是美國府會間的預算爭議,可能會導致美國經濟再度面臨財政懸崖危機;
三是擔心利率走高;
最後是通貨膨脹持續低於委員會的長期目標。
就上述四點來看,首先在就業市場部分,從去年9月QE3實施以來,失業率從當時的7.8%降至今年5月的7.6%,再降至8月份的7.3%,一年的時間,Fed總共購買了超過1兆美元的公債及房產抵押貸款擔保證券,結果失業率只下降0.5個百分點,況且這小幅下降,到底有多少貢獻來自QE?恐怕很有限。
一般推測,有大半的原因是因為許多人不再找工作了,也有部分原因來自開採葉岩油氣的就業機會。事實上,就連Fed主席伯南克自己都承認,QE對美國生產力的提升有限,因此,美國就業問題恐怕還是得回歸至生產力的探討。
第二,美國財政爭議,的確是美國經濟不確定因素,問題是財政爭議是美國總統及國會的問題,怎會是Fed的業務,貨幣政策又怎能解決財政問題?至於第三、第四的利率及通膨問題,應才是Fed該關注的焦點,就柏南克的想法,目前公債及房貸利率已有上升趨勢,倘若減少購債將可能造成利率進一步上升,而影響經濟。
只是,所有人都知道,美國如此低廉的利率水準,是極度寬鬆貨幣政策下,所產生的畸形現象,既然這是特例的畸形現象,大家當然也會知道,QE終究得退場,金融市場及利率終究會回復或調整至正常狀態,就在大家都已有心理準備的當口,Fed卻反而退縮,當心大家及經濟承受不了,豈非杞人憂天。
最後,在通膨部分,柏南克始終擔心,在大量寬鬆的貨幣供給下,物價上漲卻不見相對稱反應,會落入類似日本20年來的通縮泥沼。就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的資產負債表惡性循環理論,認為貨幣政策對日本經濟貢獻有限,民間與企業在泡沫破滅資產瞬間腰斬後,企業會將其現金流入拿去還債平衡其資產負債的缺口,更不可能去銀行借錢投資或消費,只有靠政府借錢投資消費才能支撐經濟成長。
我們認為,QE最大的貢獻在於,並不是透過銀行,而是透過直接金融(股市)及房市,恢復了民間及企業的資產價值,也因此不致產生日本式的通縮困境。不過,倘若進一步想要透過寬鬆貨幣政策氾濫的資金,去逼迫民間及企業增加實質投資及消費,從過去Fed主席格林斯潘到現任伯南克的經驗來看,絕大部分的資金潮流向了股市、房市及資產業性金融商品,並不會促使實質投資大量產生。
總之,此次Fed講了幾個不幹其職責、能力所及之外或杞人憂天的理由,不僅錯失了啟動QE退場的契機,更造成市場臆測的混亂。我們更好奇的是,這只是快卸任的伯南克的堅持?還是整體FOMC的共識?倘若是後者,那麼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頭痛時間,不會只有到今年底。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