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瓜不拜 發達公司協理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03-02 06:14

金融股大爆發

金融股大爆發
2013-02-28 14:21 中時雜誌 文/鄭功賢、劉志明
財訊第419期
過去銀行業只能賺台幣,現在人民幣開放,開啟了台幣、人民幣雙賺新時代,加上金融股股價處於低基期、獲利又創新高,不但市場刮目相看,也讓投資人怦然心動!過去牛皮金融股瞬間變成飆股,有機會重寫去年台積電漲勢凌厲的傳奇。
位於長安東路上的富邦銀行,從農曆年前在門口掛出開辦人民幣存款業務後,這陣子民眾絡繹不絕的進來詢問,其熱度超出櫃員原先的想像。這樣的現象不只在台北,連台南市的偏鄉,一樣也有不少民眾前往詢問有關人民幣理財的問題。
果不其然,自從二月六日開辦人民幣存款業務後,短短九個營業日竟然衝高到將近七十多億元人民幣存款,由此估計到二月底前,可望有高達百億人民幣的存款。
而據美林證券的估算,到今年年底前,會有超過一六二○億元人民幣存款的規模,這將占台幣存款總量的三%,在未來五年內,數字將攀升到三九四○億人民幣。
利多一:兩岸開放新紅利
人民幣與兩岸政策大放送
若從獲利來看,估計在台灣開放人民幣業務後,今年將為銀行業帶來額外三%的獲利,到了二○一七年,更將有機會讓獲利提升一四%,只要人民幣業務持續開發,台灣金融產業的獲利也可從題材面進入實質獲利面的階段。
而在人民幣資金池逐步擴大後,人民幣的理財工具將愈趨多元,中國政府對台的人民幣回流機制,如RQFII(人民幣境外合格投資機構)也可望獲得落實,敏感的投資人開始嗅到,人民幣理財商機,將帶動台灣的金融股出現一波前所未有的大爆發。
豐銀投顧副總經理高憲容表示,金融股在落後補漲、政策的加持下,未來還有很多金融想像題材。他表示,金證會(即台灣金管會與大陸證監會)在一月底達成的兩岸證券鬆綁結論,兩岸金銀會(與大陸銀監會)三月登場,下半年金保會(與大陸保監會)上場,都是金融業者屏息以待的兩岸金融產業的舞台,這將會吸引資本市場的目光,市場也預期在兩岸金融監管高層會商後,將有新一波開放利多,對未來金融股都是題材上的利多。
雖然台灣金融業西進腳步,搶人民幣商機的快慢與幅度,需要兩岸政府取得共識。近期經建會主委管中閔公開表示,施政第一優先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將納入金融服務業,這顯示政府在能夠掌控的範圍內,將積極協助金融業創造有利的經營環境,金融業務鬆綁開放將是大勢所趨,只要外資評估台灣金融股的本益比、股價/淨值比提升,就能創造不錯的股價提升效果,在相關政策開放的題材下,金融股股價可能有活潑演出的機會。
中國市場對台灣金融業的利多,還不僅只於此。
年前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訪台時,釋放出將開放台資證券業可以在大陸上海、深圳、福建先行取得全照資格,這對早在大陸布局多年的元大、群益、日盛等券商,可謂守得雲開見月明,終於有了登陸一較長短的攻城略地機會。
人民幣與中國市場對台灣金融業而言,是一股難以估量的活水源頭。這樣的利多,可以從資本市場的脈動,窺見端倪。
我們從金融類股最近半年來的走勢可以看到,金融指數從去年十一月初至今,不但漲幅高於大盤指數的兩倍,更跑贏其他類股指數;金融類股的漲幅達二○·三九%,超越電子類股的八·八四%及大盤的一○·六九%。
利多二:銀行體質大調整
獲利創新高,逾放比新低
股價的強勢表現,其背後就是金融業經營績效的拉升。金管會主委陳裕璋就公布一份資料顯示,一二年台灣金融業產值創下歷年新高,逾九千七百億元,今年可望首度突破兆元,未來金管會也將協助國內金融業赴大陸,以及柬埔寨、越南等東南亞市場布局,金融業的未來,似乎又開始燃起投資人的關注與熱情。
據金管會統計,去年本國銀行稅前盈餘合計二四○二億元,年增率兩成,若和○八年的四四四億元比較,增加四·四倍,顯示本國銀行已走出○八年全球金融風暴陰霾。值得留意的是,金管會在一一年開放海外分行及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承作人民幣業務後,OBU的獲利就大幅成長,去年稅前獲利達七四○億元,年增率五四%,占銀行獲利比重也上升至三成;今年在開放外匯指定銀行(DBU)承作人民幣後,預期將會進一步帶動銀行獲利。(全文詳見財訊雙週刊第419期)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