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diant 發達集團專員
-
來源:實力養成
發佈於 2009-01-15 14:57
精選文章_陳進郎 第一課
第一課 從好玩走向專業
贏家集中力量 輸家分散力量
根據多年來的摸索和見聞,我覺得不論從事什麼行業,專業化是通往成功唯一的路。要達到專業化的三個必要條件是「ASK」,A代表態度Attitude),S是技能(Skill),K則是知識(Knowledge),但態度貫穿其中。知識要淵博、技術要精煉的要訣就是累積,但除非我們對從事的事務具有無比的熱情,否則我們怎麼可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心甘情願地做同樣一件事?
因此,專業一開始往往出於好奇,然後因為好玩而持續。
從「好玩」出發 做自由的夢
我一開始接觸股市,就知道這是我要走的路,因為它帶給我遊戲的心情和自由夢。
股市之於我,猶如甲子園之於日本青棒球員。甲子園棒球賽一開打,日本職棒相形失色,漫畫家、編劇、小?家湧到這裡,體驗神鬼戰士們一戰定生死的震撼,尋找創作題材。對我而言,股市就像甲子園棒球賽,充滿了灰姑娘的傳奇和戲劇的張力,同?靠實力說話,也很快就可以知道輸贏,但股價變動的原因更耐人尋味。做股票讓我體會到柏拉圖所說「生活必須像遊戲」,也帶給我恍然大悟的驚奇。
做股票還帶給我快樂的最基本條件──自由。在股市我不必死背規則,不必朝九晚五,用不著跟太多人打交道。如果能在年輕時就追求到財務自由,我更不必像大多數人必須等到年老或生病才辭去工作,但我還是會在家做股票,只是不必穿戴整齊,時間的運用也更有彈性。
我贊成接觸股票的年齡越年輕越好,不用養家餬口、沒有後顧之憂的人,更適合到股市闖蕩。而且,就像很多NBA球員在受傷之後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然後才成為巨星,早一點踏入受傷無可避免的股市,受傷後復原時間也越快。此外,越早投入股市,一生中碰到的機會越多;經過了充分的訓練,等到成功時,我們的年紀當然也較輕。成功時的年紀愈輕,成功的效用愈高。
很慶幸地,我在當兵時及早發現自己對股市的狂熱而走上這一行,否則如果按照原先的規畫走上行銷路線,工作的性質是要聽命於上司或只能給意見,那即使經過一番折騰,我輾轉進入做股票這一行,還得投入很大的心力才能甩掉以前的慣性,因為「從零到一很困難,但從負到零更困難」。
決定以股票當事業時,親友間不乏這樣的勸退聲:「股票族不勞而獲,社會形象差。」或「某某人把玩股票當正業,所以傾家蕩產。」但我有信心,這些傾家蕩產的人應是用錯方法了吧!
我覺得凡事如果要遷就周遭親友的想法,那事情就不用做了,何況他們經常外行領導內行,甚至說過就忘了。反正「各人造業各人擔」,我只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忠於自己,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換個角度想,既然一般人覺得股票族不勞而獲,普遍對做股票存有「不能當正業」的刻板印象,那麼股市的競爭程度應該沒有想像中激烈。打從一開始我就有個預感,可以在股市佔有一席之地,因為,雖然我懂的還不多,但別人也懂得不多。我希望趁著競爭較不激烈時,先站穩腳步。
奉行刺蝟原則
做股票除了要有熱情,還需要專注,我奉行刺蝟原則。刺蝟原則就是單純。狡猾的狐狸能想出無數複雜的策略來偷襲刺蝟,但刺蝟總是把自己捲縮成一個長刺的小球,因而化解危機。思想史家 Isaiah Berlin 在其著名文章《刺蝟與狐狸》中,根據古希臘詩人Archilochus 的一句話「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 把人分成兩類:狐狸和刺蝟。
我們的想法或行為,大致上可分為建設性的和消費性的。一般人具有較多的狐狸性格,他們?有找到自己覺得重要的價值觀,只想得到短期的好處,對很多事情感興趣,但這些想法或行動缺乏一致的願景,甚至互相矛盾,以致這些原本是建設性的想法和行為,不能匯聚成一股力量。甚至,他們會自動自發做的事,往往都是討好自己的消費性行為或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無關人生願景。
反觀,刺蝟型的人單純、專注而且堅韌,對他們而言,「找到重要的價值觀」並不是說一定是做大事,而是要摸索出對自己有意義而且適合自己的舞台,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他們知道自己的時間和資源就那麼多,所以不會浪費在無謂的消費行為上,而義無反顧地投資在具有建設性的事務上;他們效法某些商號的負責人經營百年老店的心態,堅守住自己最了解的領域,逐步累積競爭力。
為股票而痴狂
民國七十八年底退伍後,我到一家投資公司應?,該公司董事長在閒話家常中問我如何做股票?我把參加股友社等的方法詳加告知,也提及當兵一放假,我就回台北聽股市名師的演溝,有一回雷伯龍在中山堂演講,我不能請假,還請家人前去聽講再轉述。
我很驚訝竟被錄取了。當董事長告知我日後的酬勞時,我更?想到有人付那麼多錢,請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因此脫口而出:「不用那麼多!」多年後,我疑惑地請問董事長當初為什麼錄用我,他說:「你那時對股市充滿了狂熱,願意為它付出,不像是個上班時間才會工作的人。」
為了節省時間,我晚上就住在公司,後來成了家,我用較高的代價在公司旁的商圈租房子,以便能夠機動地隨時到公司工作。我認為做股票必須專業,不能像家庭主婦購物前貨比三家,省了錢卻花費了不少時間。我花時間學習賺錢,甚至為了避免瑣事分神,我還花錢省時間。
我覺得看盤有點像看戲,往往一開盤就高潮迭起,如果事先未能融入情境,常會看得眼花撩亂。所以,前一晚能準備好的功課我絕不會拖到開盤前,每一個交易日我從起床開始就在跟時間賽跑。我在八點前趕到公司,看完剛出爐的新聞,把要先掛的股票掛好,然後用嚴陣以待的心情等待開盤。
能耐比機會重要
我發現操作股票就像經營企業。大多數公司因抓到機會而崛起,也因機會不再而沒落。正如很多人一開始在多頭市場賺了錢,自以為很懂股票,一旦市場翻臉了,就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也有些公司,由於過度多角化而走向衰,因為它們多數的轉投資項目,都是以機會為基準的投資,而不是著眼於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分身乏術。正如《從A到A+》一書中所說,「卓越的企業多半不是因為機會太少而餓死,而是因為機會太多,導致消化不良而敗亡。」
這樣的道理,就像我當年在上市市場的操作上了軌道後,由於手上資金暴增,加上未上市股流動性低,以致於別人推薦的未上市股,讓我有種「現在不買就買不到了」的衝動,我常買到了才去找理由,甚至買到後才知道這家公司在生產什麼產品,結果當然是慘敗。但這不意味未上市市場就是票房毒藥,我一些朋友就長期在未上市市場賺大錢,成敗的關鍵就在於有沒有能耐。
我從上市公司和自己的浮沉中得到啟發:就像競爭力決定了公司的股價,競爭力也決定了股票族的身價。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成功的關鍵在於「術業有專攻」。正如比爾.蓋茲所說:「成功來自於專注在你喜歡而且在行的事務,而非挑戰任何隨機發生的事件。」
因此,我們要在專業的領域上找機會,而不是撈過界或撈一票就轉檯。如果我們只有聽到別人報明牌時才進場,後知後覺地追逐機會,只能有一餐沒一餐的;但如果我們發現自己有做股票的潛力,然後擇善固執地把它當成本業,不斷累積競爭力,這樣即使在成熟的市場,還是可以賺到錢。
先進場再找機會
不會游泳的人在水中會恐慌、無法思考,因此要先下水熟悉水性,才能學會游泳。同樣地,我主張先進場,再找機會,而不是等到機會再進場。經過了?有壓力又不緊張的紙上作業後,我們必須先以小量的金額進場繳學費來熟悉市場。
我認為賺小錢的機會無所不在,只要不斷地觀察和思考,賺大錢的機會可遇不可求,需要智慧和等待。但不管機會大小,有能耐的人才能看到「機會之窗」,才能大顯身手。我從賺小錢的磨練中累積賺大錢的能耐,但我會量力而為,以免因為過度重視細節,而忽略了市場的重要變動。
此外,不僅是做股票的態度要專注,我們還必須從積極實戰中測試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系統化方法,然後改良精進,而不是不停地更換方法,否則就無法累積經驗,而像「神經語言程式學」的訓練師Charles Faulkner所說的,「有了六次的一年經驗,而不是有了六年的經驗。」
從累積中茁壯
大投機家傑西‧李佛摩在他的鉅著《股票作手操盤術》開宗明義指出,「投機的競技始終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遊戲。但是這樣的遊戲,愚蠢的人不能玩,懶得動腦筋的人不能玩,情緒平衡不佳的人不能玩,妄想一夜致富的冒險家更加不能玩。」除了智商,他提到的適合做股票的條件都和心態有關,他尤其強調「不能妄想一夜致富」,而是要按步就班。
我曾在退伍前夕遭遇一場大車禍,體驗了復健過程的艱辛。後來在《新金融怪傑》中看到Gary Faris的故事,更能感受到「累積」的重要性。
Faris在慢跑時出了重大車禍,被醫生宣判永遠不能正常走路。但他不願放棄,開始研究復健成功的運動員所具備的核心特質並效法之。Faris發現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在復健後變得比意外發生前更好;他們積極投入並親自參與,即使只是把冰塊放在紅腫的地方,也不假手他人;他們只拿自己作比較,不會和別人比較。
Faris知道要先跨出第一步,才能走得更遠,要能走路,才能跑步,「他從完成每一步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在邁向完全復原的道路上,路上到處樹立了里程碑,每到一處里程碑,都帶給他成功的感覺。」今天,Faris已經可以照常跑步。同樣地,對股市新手或傷痕累累的股市老手而言,剛進入或重新踏入這個領域時,步伐可以很小,但一定要按步就班,才能逐步累積而脫胎換骨。
玩股票就像做復健最忌躁進,但一般人常低估了影響股市的種種變數,厭煩於研判後市時的種種但書,渴盼一個能提供直截了當的答案並永遠適用的一夜致富術。當初學者問到:「如何做股票?」這通常意謂著「如何輕鬆快速地賺大錢?」
如果還沒有準備好,就急著想在股市撈一票,反而會因為急欲表現而失常,就像腿筋還沒拉開的人急著想劈腿,很容易受傷。巨大的財富不是從一進場就開始「一瞑大一吋」來的,而是等我們的基本功做好了,能量蓄足了,財富才突然暴增。 就像股票打底的夠久,突破盤整後,常上演噴出行情。
民國九十五年底,股票族之間最時髦的問侯語是,「你有『創意』嗎?」擁有創意這支飆股的人令人羡慕。但我認為「有沒有選股的創意」才是根本之道。買到飆股就像擊出全壘打,雖然激動人心,但成功率遠低於擊出安打;擁有選股的技術和創意而選擇聚沙成塔的投資人,就像一個「安打製造機」,雖然不刻意揮大棒,不常靠全壘打來快速取分,一樣可以靠安打穩健地累積打點。
態度決定勝負
僥倖獲得冷不防吐回去
在股市,急於一飛衝天的人常四處碰壁,而循序漸進的人方向卻越走越清晰。即使有人能一夕致富,背後卻潛藏更大的一夕致貧的危機。因為一下子變得太美好,常讓人消受不了,加上錢來得太快,常讓人把錢看輕。為了重溫勝利的滋味,他將草率地再度進場,而且更勇於投機,但僥倖只是一時,他終將連本帶利還給市場。
在股市,急於一飛衝天的人常四處碰壁,而循序漸進的人方向卻越走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