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陳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10-19 08:08
專家:大陸邁向軟著陸 第4季GDP下滑至8.2%
專家:大陸邁向軟著陸 第4季GDP下滑至8.2% 貨幣政策不變
2011/10/19 07:40 鉅亨網 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大陸國家統計局周二 (18日) 公布, 2011 年第 3 季國內生產總值 (GDP) 按年增長 9.1% ,略低於市場預期的 9.2% ,為 2 年來增長最少的季度。專家稱,內地經濟正步向軟著陸,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風險來自外部環境。瑞銀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稱,料第 4 季 GDP 下滑至 8.2% ,現階段貨幣政策不會有大的改變。
《星島日報》報導,今年前 3 季累計,經濟增速為 9.4% 。統計局表示,前 3 季國民經濟繼續朝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更趨複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加,須要處理好「保增長、調結構、控通脹」的關係,並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又要增強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
最新數據又顯示,前 3 季固定投資增速為 24.9% ,較 8 月份的 25% 繼續小幅放緩,但保持較高增長;消費增速也彈升至 17.7% 。投資、消費分別為中國前 3 季的經濟增長貢獻了 4.5 個及 5 個百分點;出口則拖累 0.1 個百分點。
今年,民間投資的熱情高過往年。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稱,前 3 季民間投資增速達 34.2% ,比全社會固定投資增速高了 9 個百分點以上。另外在固定投資總額中,民間投資佔到 59% 的比重,已多於政府投資。
大陸上周五公布, 9 月消費物價 (CPI) 漲幅 6.1% ,降至 4 個月低位。市場普遍預期,宏調政策將繼續處於觀察期。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稱,內地綜合物價調控舉措產生明顯成效,物價上漲勢頭初步得到遏制,預計第 4 季度物價回落的可能性較大,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盛來運強調︰「輸入性通脹壓力仍然比較大,特別是目前一些主要國家仍然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的情況下,世界流動性非常充足,所以大宗商品的價格仍然在高位運行,這是輸入型通脹壓力並沒有根本減輕的外部原因。」
瑞信集團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認為, 9.1% 的經濟增速符合預期,在全球性債務危機的背景下,這是難能可貴的;但大陸經濟本身也存在問題,尤其是房地產、民間借貸可能爆煲,因此,第 4 季 GDP 增長還會回落,但仍處於軟著陸範圍內。
陶冬認為,中央大規模放鬆銀根的可能性較小,因為內地實體經濟仍保持較快增長,通脹仍然高企。除非經濟出現重大下滑,否則仍將繼續維持目前宏調政策。
摩根資產管理大中華組別基金經理葉義信稱,目前來看,整體宏調政策未具備放寬的條件,但未來可能會針對某些領域,如中小企定向調整。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經濟師李慧勇認為,未來經濟將繼續減速,考慮到政策的滯後效應及中國出口大幅回落等因素,預期經濟增速的底部在明年首季或次季度出現。
香港《文匯報》報導,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在多方面因素的保證下,中國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他說,「內需依然強勁,消費會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投資增速進一步降低已經很難;由於剛性需求的存在,房地產市場未來也將保持穩定;汽車市場已開始正增長。當前唯有出口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他預計,在政策合理、國際市場不惡化的前提下,中國明年 GDP 有望實現 8.5% 至 9% 之間的增幅。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王小廣指出, GDP 增速回落是一個客觀事實,也是前期宏觀調控的結果。他說:「目前 GDP 增速不是出現所謂的見底,而是繼續向合理水平回落,向內生式增長轉變。只要 GDP 增速保持在 8% 以上,當前的宏觀調控政策導向便不會放鬆。而目前各項指標比較合理,政策沒有再進一步收緊的必要。」
專家稱,政策是否放鬆,將主要取決於全球經濟放緩對國內經濟衝擊程度的判斷,及短期內通脹壓力何時得到更有效的緩解。一個穩定的貨幣政策,有利於錨定民眾的通脹預期,有利於避免滯脹;反之,忽緊忽鬆的貨幣政策將喪失其公信力,令市場對控制通脹失去信心。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短期內通脹壓力猶存,上月進出口增速均顯著回落,且低於市場預期,表明歐美經濟復甦乏力造成的外需不振影響,已進一步擴展。相對而言,國內需求的放緩則相對平穩,經濟硬著陸的風險不大。他表示,貨幣政策短期內總體放鬆的可能性不大。不過,一些與中小企業經營困境和保障房建設資金缺口相關的定向寬鬆政策微調則可以期待。
TOP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