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玉兒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04-27 07:42

《糞便潛血檢驗》血便、腹痛…提高警覺

如果糞便潛血檢查採用免疫學原理的檢查法,結果特異性較高。北市聯醫忠孝院區檢驗科副主任章門煌指出,非免疫學檢查方式容易受到其他動物血及維生素C的影響。
章門煌提醒,目前大多數醫院所採用的方法是免疫學的iFOBT糞便潛血檢驗方法,此法不受飲食影響,也就是不會受到其他動物血及維生素C的影響,針對下消化道出血,其特異性更高,減少偽陽性或偽陰性。
當民眾感覺有便意,肛門裡老是有東西,上廁所又解不出來(裹急後重)或突然發生慢性腹瀉、便秘,糞便形狀發生改變極大便中帶血,再加上腹痛、貧血、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時建議提高警覺。
章門煌提到,這些現象雖然不一定是健康發生問題,但是至少需懷疑是否出現下腸胃道的病灶。
他表示,高齡化與飲食生活型態改變等因素及國人飲食攝取過多紅肉及缺乏運動,是結腸直腸癌發生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說,根據研究指出,飲食中蔬菜水果的攝取,可以降低結直腸癌發生,而脂肪、紅肉等攝取過多,則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發生。
要預防結直腸癌發生,他強調,除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外,50-69歲民眾每2年至少應有1次糞便潛血檢驗,以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病變早期診治。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