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9-15 14:02

怨日本先例太糟 韓媒:美獅子大開口談判陷拉鋸

2025-09-15 14:00:30 郭妍希 發佈
韓媒傳出,南韓未具名政府官員抱怨日本跟美國設下的貿易談判先例,讓韓美談判進展全數歸零,如今美方獅子大開口,有鑑於南韓總統李在明(Lee Jae Myung、見圖左)已表態不簽損害國家利益的貿易協議,兩國後續的談判進度恐陷入延宕。
《中央日報》14日報導,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Ministry of Trade, Industry and Energy, MOTIE)部長金正寬(Kim Jung-Kwan)訪美進行關稅談判後,週日(14日)風塵僕僕返回仁川國際機場(Incheon International Airport),卻對談判結果避而不談。許多人將之視為協商缺乏進展的訊號。

金正寬花了四個多小時,從華盛頓驅車前往紐約跟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會晤,但本次談話似乎未有明顯突破。

參與談判的未具名官員透露,日本9月4日簽署協議、接受美方大多數要求後,華盛頓對首爾施加的壓力隨即上升。一名官員表示,「李在明總統已公開表態『不簽任何有損國家權益的協議』,預估後續談判恐陷入拉鋸。」

南韓、 日本已分別承諾要在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5,500億美元,作為川普政府將對等關稅、汽車關稅從25%降至15%的交換條件。日本9月4日同意將投資專案的選擇權交給美方,日本會在華府做出決定後的45天內匯款。初期美國與日本將平分投資這些專案產生的利益,待日本回收5,500億美元的本金之後,分潤比例將變為美國9成、日本1成。

相較之下,韓美談判目前仍陷僵局。一不願具名的南韓政府官員表示,「很難理解何以日本會簽署這樣的協議,為他人設下糟糕先例。」「從那個時候起,美國幾乎將跟南韓的所有談判進度重新歸零,堅持韓方接受跟日本類似的條件。」

該名官員並表示,盧特尼克甚至舉例,資金可能投入獲利前景堪憂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LNG)計畫。「若類似的投資案未能成功,日方恐血本無歸,就算成功了,想要收回本金也得花上數十年。」

有鑑於南韓外匯存底僅有4,113億美元,該名官員說,部分人認為與其硬是湊出3,500億美元(大多是現金)來滿足華府的要求,還不如直接承擔25%的汽車關稅。

盧特尼克9月11日接受CNBC專訪時表示,「印度若能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問題即可迎刃而解。我們即將跟台灣達成重大協議(big deal),大概也會跟瑞士敲定協議。」

盧特尼克並說,「南韓的協議雖已談妥,但正式的文件工作尚待完成。」他不願評論喬治亞州電池廠的韓籍員工遣返事件,是否拖慢美韓敲定協議的進度。

(圖片來源:白宮)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