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鏈 發達集團代表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5-08-21 12:43

川普轟世紀騙局禁光電!他驚:意外助攻台灣

川普轟世紀騙局禁光電!他驚:意外助攻台灣
記者林翊涵/綜合報導
2025年8月21日 週四 下午12:17
9
▲美國總統川普大動作砲轟太陽光電和風電產業是「世紀騙局」。(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在自家社群平台發文,大力砲轟太陽光電和風電產業是「世紀騙局」,仰賴兩者的州都面臨能源成本大幅飆升,且破壞農地。然而,目前時機點對台灣來說相當敏感,恰巧本週六823即將舉行核三延役公投,讓外界憂心恐造成嚴重衝擊。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認為,川普突如其來的「風車大戰」,說不定還真成了台灣能源辯論的意外助攻。
翁履中表示,川普向風車宣戰,能源政策是政治,不是科學。美國總統川普本週再次公開抨擊風力與太陽能,稱這些能源是「本世紀最大的騙局」,並下令美國商務部對風力渦輪機及相關零件徵收高達50%的關稅。這項政策擴大了232條款關稅範圍,原本只針對鋼鐵和鋁,如今納入407種新產品,包括風電設備。川普政府同時大幅收緊再生能源的聯邦許可,不僅暫停離岸風電項目,甚至要求所有公共土地上的風能與太陽能計畫都需由內政部長親自核准。再生能源業者擔心,這將讓本已繁瑣的程序幾乎停擺,甚至導致已批准項目被撤銷。
翁履中指出,川普的能源路線十分鮮明,「削弱風能與太陽能,全面解禁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他不僅從經濟角度質疑風能成本,更訴諸「美學」與「土地使用」,批評風車「醜陋」、「愚蠢」,甚至把美國電價上漲歸咎於再生能源。不過,數據顯示美國電價上漲更多來自AI資料中心負載增加、基礎設施老化等原因。專家警告,這一系列措施恐怕會推升再生能源成本,延緩美國能源組合多元化,讓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全球競爭中進一步超前。目前中國在風能與太陽能的安裝量已遙遙領先,美國的政策轉向可能削弱自身優勢。
「川普對風車的戰爭,看似情緒化,實際上卻直指能源政治的核心問題:誰將主導未來?」翁履中直言,在批評聲浪與戲謔口水的背後,川普政府透過關稅與行政命令,確實「卡住」了美國再生能源的發展,把市場空間重新讓給石油、天然氣與煤炭。同時,他積極推動傳統能源出口,並強調小型模組化核電(SMR)的前景,把美國的能源政策塑造成「既能獲利,又能強化地緣政治影響力」的組合。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明確的政治選擇,「能源,是戰略資源」。
翁履中提到,對台灣而言,這裡至少有2個層面值得思考,第一,台灣近年大量加購美國天然氣,如果進一步在小型核電技術上尋求合作,除了提升能源多元化,也能成為深化台美關係的實質橋樑;第二,台灣社會的能源辯論,常常被簡化成「核安 vs. 綠能」的二元對立,但其實真正科學的討論很難有標準答案。不同能源都有風險與成本,最終關鍵不在「哪種最好」,而是能否在政治現實下,找到同時兼顧供電穩定、國際合作與經濟發展的組合。
「川普此刻選擇擁抱化石燃料、壓抑再生能源,未來是否能證明合理仍未可知。」翁履中強調,但可以確定的是,能源之爭的輸贏,不只決定在電廠或風車,而是決定在國際舞台上權力的消長。最後忍不住要幽默一句:難道川普真的看見台灣了?因為知道台灣這週末要辦核三重啟公投,所以特別隔海「提醒」台灣人,綠電不夠,還是得靠核電?
翁履中續指,若公投結果顯示社會願意鬆綁限制,這不僅會讓政府更容易調整立場,也可能正好呼應美國長期建議台灣發展核電的呼聲。畢竟,在美國眼裡,能源不是邊緣議題,而是台灣安全的根基。這樣看來,川普突如其來的「風車大戰」,說不定還真成了台灣能源辯論的意外助攻。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