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15:29

外媒預測,台積電成長性有望在2030年超越輝達。(資料照,彭博)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投資媒體《The Motley Fool》分析師Adam Spatacco指出,3年來輝達(NVIDIA)股票一直處於人工智慧 (AI) 革命的中心,市值已突破4兆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遠超其他科技巨頭,但從長遠來看,另一檔晶片股可能會帶來更豐厚的收益,就是台積電,未來幾年表現可能更強,成長性有望在2030年超越輝達。
分析師將AI產業的發展比喻成一本書,過去幾年最重要的章節是GPU的崛起,GPU被廣泛應用於生成式AI的多種場景,如訓練大型語言模型、機器學習、機器人、自駕車等,這些應用現在才逐漸成形。AI故事的下一章將聚焦於「基礎建設」,也就是支撐這些高階技術發展與擴展所需的硬體與網路設施。
據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估計,未來五年全球AI基礎建設投資將高達6.7兆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將用於資料中心的硬體建設。此外,包括亞馬遜、微軟、Google母公司Alphabet及mexta等科技巨頭,今年就預計投入超過3300億美元,用來強化AI資料中心,包括伺服器、晶片與網路設備。這些積極的資本支出是AI基礎建設浪潮已經啟動的明確信號。這對輝達是利多,對台積電更是好事。
分析師指出,AI基礎建設投資熱潮,對輝達和其他如AMD、博通(Broadcom)等公司來說都是利多,但與輝達、AMD不同,台積電的成長並不仰賴單一產品線的成敗。輝達與AMD正在激烈競爭,看誰能設計出更強大、更節能、CP值更高的AI晶片。
台積電的優勢在於「中立性」與「基礎角色」,它為整個產業提供晶圓代工與製造服務,不管哪家晶片設計公司勝出,最終都可能得依賴台積電的產能來實現量產,可以想像成台積電就是這場「淘金熱」中的「賣鏟人」,輝達和AMD等人則是拿著鏟子去挖金礦的選手。
分析師預測,台積電的「輝達時刻」可能要來了,目前輝達與台積電的市值差距,反映出市場對台積電的低估。儘管輝達被認為擁有技術護城河(晶片+軟體整合),但台積電其實也有一道被低估的護城河,即其主導性的晶圓代工實力與全球晶片供應鏈的關鍵地位。
未來五年,隨著AI應用範圍從雲端、資安、企業軟體擴展至自駕車、量子運算等尖端領域,GPU與資料中心的需求將持續攀升。這代表台積電將持續受惠,並可能迎來自己的「輝達時刻」,進入長期、高速成長的軌道。目前台積電的預期本益比僅約25倍,而輝達高達40倍,這給了台積電更大上調空間。
報導總結,AI基礎建設正快速啟動,市場已不再只關注最前端的AI模型或軟體,而是向下延伸至「供應鏈最底層的硬體建設者」。而台積電正是那個躲在幕後、但獲利穩健且具有爆發潛力的角色。到了2030年,台積電的表現將超越輝達,對長線投資人來說,現在正是提前佈局的黃金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