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25-07-26 07:23
知退讓,懂屈伸--1
知退讓,懂屈伸--1
大家都知道喜鵲有一手築巢的絕活。它築的巢堅實、溫暖又漂亮。
在一個狂風呼嘯的冬日,喜鵲的巢被暴風吹落在地,摔壞了。好心的痲雀邀喜鵲一家住在農夫的草垛里,可喜鵲毫不領情,嫌草垛醜陋、骯髒。最後,喜鵲被凍死在寒風中。
喜鵲的悲劇令人深思。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順利,在逆境中要學會「能屈能伸」的道理,這也是一個人成功的要素。
不懂得屈伸的人,往往是由於他們太固執,認為我堂堂一個七尺男兒,怎麼能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彎下我尊貴的腰呢?在困境面前不低頭沒錯,不過,如果不論什麼事情你都固執己見,那再容易解決的問題,對你來說,都會比登天還難。結果是你的腰保住了你的尊嚴,你的頭卻被撞得鮮血直流。只有能屈能伸的人才稱得上是大丈夫。
一些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年輕氣盛,每當和同事或朋友之間發生一些分歧,就會爭執不下,最後決裂時惡狠狠地說:「從今以後,咱們一刀兩斷,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或者氣呼呼地說:「誰怕誰啊,沒有你地球照樣轉!」
其實,這是非常幼稚而又衝動的行為,從社會學的角度看,人與人之間都是互相依存的,人際關係的和諧離不開妥協,如果不懂得屈伸,遇到分歧就失去理智和風度,只會讓自己的人際關係越來越差,人生的路越走越坎坷。
清代中期有個「六尺巷」的故事。據說當朝宰相張英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鄰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京城,要張英出面干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作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牆主動退後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這個故事體現的是一種胸懷,體現出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懂得屈伸。如果不懂得屈伸,兩家最後只能鬧得越來越僵,誰都過不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