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4-14 21:42

關稅拉高美晶片成本 從台灣製造再進口也划算?

2025-04-14 10:53:39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美國統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最新貿易政策雖能帶來益處,但恐無法吸引晶片製造商積極回流美國,因為設備採購成本恐因關稅政策跳升。
Wccftech 12日報導,晶片顧問機構Semianalysis的研究報告顯示,就算排除營建成本的變化,光算半導體製造設備,美國先進邏輯IC或DRAM廠的成本就會因關稅增加15%。營運成本也會拉高,因為許多關鍵材料只在國外生產。

假設上述成本全部轉嫁給客戶,則美國製造的晶片相較於台灣相同產品的昂貴程度,將遠高於華盛頓當局準備對台灣開徵的32%對等關稅。換言之,在台灣製造晶片、加上關稅後,成本依舊比在美國新蓋晶圓廠生產的晶片便宜。

報告指出,有些人或許因此誤以為美國對台灣課的關稅不夠高。這是錯誤的看法,因為調高關稅將減少美國企業回流興建AI資料中心的意願,進一步縮減美國取得先進半導體的管道。

在美國興建晶圓廠的企業有望受惠。對美國客戶來說,英特爾(Intel Corp.)晶圓代工事業「Intel Foundry」(IFS)的先進製程將比台積電更具成本競爭優勢,即便IFS的晶圓製造成本也會增加15%。不過,這項優勢只針對美國銷售的產品而言。整體來看,客戶反而會盡量避免進口產品到美國。

川普4月8日在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epublican National Congressional Committee)發言時曾表示,他之前曾對台積電(2330)說,若不到美國設廠、就得付100%關稅。

Politico 13日引述一名白宮官員報導,川普準備指示商務部發動調查,最終可能據此設立半導體關稅、以便保護國家安全。川普之前就說過,半導體關稅最低是25%起,並可能在一年的時間內「顯著調高」。川普還提到,包括製藥等商品也可能面臨個別的產業關稅。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 4月13日接受ABC News節目《This Week》訪問時就表示,科技產品的關稅豁免僅是暫時的,最新「半導體關稅」(semiconductor tariffs)將在1~2個月內實施。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者按 :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 、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 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