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7/11/71172.jpg)
-
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2-06 23:40
機構:美中關稅戰,馬來西亞須多元化出口保增長
中國貿易放緩,美中關稅戰衝擊難測,馬來西亞須多元化出口保增長
根據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全球評級公司」(S&P Global Ratings)之報告顯示,馬來西亞製造業新一年伊始仍處萎靡狀態,歸咎於企業生產及新訂單持續放緩,而國內企業為提振銷售,自2023年6月以來首次調降價格,創下2015年1月以來10年最大降幅,且經商信心亦創7個月來最低水準。
馬國經濟學者指出,馬國製造業2025年伊始延續萎靡表現,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仍低於50榮枯線,美國新一波關稅戰帶來的潛在衝擊難以預測,但中國貿易放緩,致全球貿易表現進一步震盪皆可能波及馬國經濟表現,而多元化出口能力是馬國能否保住成長目標之關鍵。
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與中國加徵關稅新措施原定於2月4日生效,惟川普總統宣布暫緩對加拿大與墨西哥加徵25%關稅措施30天,但對中國加徵10%關稅仍按原定計畫進行。
此間證券公司經濟分析師表示,美國欲對主要貿易夥伴加拿大、墨西哥與中國落實的關稅政策,整體衝擊現階段仍具不確定性。目前可確定中國貿易量若有任何趨緩情況,勢必會對馬國經濟帶來間接衝擊,因中國是馬國最大出口市場。另外,全球供應鏈之轉變,加上地緣政治緊張關係依舊,亦可能造成貿易表現進一步波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馬國能否分散出口市場及提升貿易韌性,將是維持本(2025)年經濟增長之關鍵。馬國政府本年設下的經濟增長目標,介於4.5%至5.5%。
BIMB證券研究機構認為,川普重新點燃關稅戰,將對馬國從事出口導向,特別是深入整合至中國供應鏈之公司帶來負面衝擊,其中高度仰賴跨境供應網路之電子、汽車零組件與機械為最脆弱一環。儘管如此,該研究機構深信馬國可從「中國+1」政策中受惠,主要是企業尋找多元化生產基地至中國以外地區之機會,這將驅動投資流向馬國,並強化其製造能力與貿易競爭力。儘管未來挑戰重重,本年馬國製造業仍有趨穩之可能,主要將來自電子產品出口加持與「中國+1」政策將吸引更多外人直接投資(FDI)。同時,2025年財政預算案內的政策扶持亦有望提振需求,並緩衝外資逆風影響。
大眾研究機構經濟學者認同,在穩健內需及供應鏈大環境逐步轉佳等利多帶動下,馬國製造業仍可維持其出口成長趨勢,惟須警惕周邊下行風險升溫,或打擊國內出口導向領域。周邊需求風險仍居高不下,尤其是本年下半年會更明顯,因此全球增長前景疲軟,以及地緣政治風險攀升,都會打擊出口導向領域,尤其隨著川普回任美國總統,美國政策立場更進一步加劇全球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或加深製造活動壓力。該機構認為,馬國內需穩健、親商投資的財政措施,以及主要貿易夥伴逐步復甦,可助抵銷周邊利空風險。(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