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口木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08-10-17 23:05

後五十歲的選擇

2008-10-01 · 作者/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 譯者/姚巧梅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書《後五十歲的選擇》)
出版資訊:天下雜誌出版 (台北:2008) ISBN 978-986-6759-87-1
50歲以後的人生第一守則是要體認,「窄而深才是生存的關鍵」,範疇廣泛地涉獵與學習是年輕人的天地,50歲以後就該放棄「範疇經濟」,追求「深度經濟」。
中年的人就像中年的公司,要整頓囤積無益脂肪的腰圍,揮慧劍斬斷捨不得的癡愚,將一切重新歸之於零,才是求生之道。 50歲的人生第二守則是要立定志向做一個無名的,美麗地綻放在原野上的花朵!
換言之,50歲的心志是別做枯木,做開在原野的花朵吧!提出你的生命智慧與養分,在身邊栽種培育下一個世代的種子,改良身邊土壤的質地。50歲的人若能如此提升自己對周遭環境的價值與貢獻,「發一隅之光」,年輕人自然會聚集到身邊來。 不用權限,而以人性一決勝負,是五十歲的「非掌權者」唯一的武器。
不要一味守成,也不要覺得可惜,要勇於reset自己的人生,改變心情作個了斷。活出真實的自己,不用在配偶家人面前逞虛榮。50歲人生的第三個守則是向自己承認自己盡力了,卻隻能做到這個程度。要會自覺自己已無法比現在更有成就,帶著感恩的心情成佛,別再百分之一百把自己當「公司人」來過日子。
而是開始能以「人」的身份安安心心地把人生重心放在自己的生活上,專心地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不為無法解決之事煩惱,積極地將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絕對要多用時間與金錢在雙親身上,不要在雙親往生的時候後悔哭泣。要常常想,該如何做,才能讓父母往生前覺得「啊,過了一個好人生!」也許每隔十年就要做一次人生的盤點。
至於50歲做盤點時,一定要將家人放進考量的範圍--這是50歲人生的第四守則。 分辨「實華」與「虛華」,了悟Having≠Being 50歲的人如果還看不清「實華」與「虛華」的分別,還不懂得Having≠Being的道理,可以說是完全的癡愚。
大前有一次問在世界各地擁有十幾棟別墅的朋友:「去年,你那些房子,去了幾次?」 朋友回答: 「才去看了其中兩棟,擁有這麼多,卻根本用不完。」 幸福的指數,未必與所儲蓄的財富金額成正比。告別世界時,將儲蓄全部歸零的人生,其所展開的世界,是何等的燦爛! 想做的事,現在立刻開始著手去做。
別將想做的事挪後,很多人夢想著退休後再「每天釣魚」,但釣魚是因為偶爾為之才有趣,老後再每天都釣魚,那和做漁夫的工作有啥兩樣? 最成功的人生,總是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
股神巴菲特自言:「我從很年輕的時候,就熱愛自己的工作。」有人對他說:「這份工作我打算做十年,雖然不喜歡,但是我打算做滿十年後再做自己喜歡的事… …」巴菲特爽利毫不含糊地評論說:「對我而言,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說法,就像是把性愛存起來,等老了再享受一樣!」 活在當下,決心成為靈魂自由人! 這種現在一直拼死工作,做老後的夢,無異畫餅充飢。
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不會做了。那些把「想現在就做」的情緒延至將來再說「退休族」的人,將來說會過愉快的退休後生活,是很令人懷疑的。 50歲的人生要活在當下,如果有想做的事,就立刻去做。能充滿元氣地到外處奔馳的人,臉一定看起來很年輕,而且容光煥發,是所謂50歲成佛邁向第二人生的覺者。
這種人活到75歲、80歲都仍然活得很燦爛。50歲以後,與其仍然現出戰鬥姿勢充滿血腥氣味地活,不如早些成佛追求自己的樂趣,過隻做喜歡事情的人生,別理會他人的批評。 50歲以後人生的第五守則,是掌握逐漸升高的人生濃度。
50歲前後,是能看清全盤人生的結局並開始倒數計時的時候。人生的路已走到濃密森林中,再往前就是準備長久休憩的甜蜜黑鄉。森林中caf?的時計緩緩刻下人生的刻度,50歲的人開始懂得珍惜。
今後還有幾次與良朋佳友共進晚餐?幾次與衷心關愛的人遠方旅行?深刻體會一期一會的人生遇合、邂逅不會再來,而會一次比一次珍惜,打定主意就是要活在當下,決心當個靈魂自由人! 眺望夕陽暮色,觀賞璀璨人生。隻要有心,50歲的人要過幸福的人生,也不是那麼難哩!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