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07-07 05:56

〈財經週報- 金管會〉法規鬆綁 金管會設平台對焦

2024/07/07 05:30  
金管會籌設規劃「金融法規調整建議平台」
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上任後,宣示將設置常態性金融法規檢視鬆綁機制,建立一個具主動性「法規調整建議平台」。(記者王孟倫攝)
金管會新任主委彭金隆上任後,積極推動多項新政,其中,他宣示將設置常態性金融法規檢視鬆綁機制,由各方學者專家來主導,建立一個具主動性「法規調整建議平台」,而不像過去,金融法規修正與政策形成過程,只有監理官與金融產業者兩方。這對金管會來說,是一大轉變,不過,金融業者也直言,未來實際成效如何?仍要看推動成果。
彭金隆出身文官、曾在財政部待過十年,後來長期待在校園執教鞭,是國內知名的保險學者,他也與保險業有深厚淵源與實務經驗,先後擔任過多家壽險公司的獨董,這樣的特殊背景,加上過去外界多給予「零負評」,讓他成為賴政府卓內閣的一匹黑馬,也讓金融業者對其擁有高度期待。
學者蒐集業者建言 主動發現問題
彭金隆上任後,已經預告要推動三大政策新菜,第一道菜是「金融法規調整建議平台」,將設置常態性金融法規調整機制,由「外部人」學者專家來主導,共有三大執行流程,包括:「學者主動發現:蒐集金融業界建言」、「金管會仔細評估:內部快速研議」及「快速回應業者:分階段對外發布」。
也就是說,該平台成員來自三方,包括:學者專家、金管會及金融業代表,但由學者專家來執行主動發現。
過去,金融法規調整或鬆綁之流程,多是由金管會請各業別公會(如壽險公會、銀行公會等)及業者代表提供意見,或是公會主動提出政策想法或法規修正的立場,未來要進行重大變革,學者專家將扮演重要關鍵角色。
為何不沿用過去作法,由業者或各公會為主?畢竟,業者本身才瞭解實際經營需要,若交由學者專家來主導評估業者意見,是否過於理想性?
「我過去就常想,社會應該有多元意見,而不是只有監理官與業者兩方」彭金隆說,例如:金融業界思考方向,可能都是從自己角度,未來若加入其它意見,特別是外部人,如此一來,就可以更加周延。
盼產業與監理官 有良好互動
換言之,根據彭金隆的想法,不僅只是加入學者專家,讓法規調整架構更多元,更重要是「發動權」將轉到學者專家手上,但是否就弱化公會角色?
「我希望新金融市場是產業與監理官,有良好互動」彭金隆說,也有一個比較公開的公眾平台,而不要讓很多問題都累積很久才來;有了這個固定常態式的平台,任何意見都可以進入這個平台,我們進行正式討論、也會給予回應。
金管會官員強調,金融業者已經有很多管道可以向金管會反應或發聲,「法規調整建議平台」的設計構想,是盡量不要由金管會來主導,讓找到問題是由外部人處理。
不過,國銀主管也擔心,因為法規調整平台這樣的設計,過去並沒有,屆時,實際運作上,是否僅為一個好看的門面,最終仍是由金管會一方拍板定案,至於學者或業者意見,都只是參考而已,還需要時間來證明,是否真的可行且有效,畢竟,金管會才是主管機關。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