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24-03-13 08:34

當大環境不佳、健康亮紅燈、為家人擔心,如何讓自己保持希望?--2

當大環境不佳、健康亮紅燈、為家人擔心,如何讓自己保持希望?--2
在新冠疫情期間,你可能注意到上述模式的翻版(只是程度沒那麼嚴重)。一些人過於樂觀,並老是預測生活會很快恢復正常,這些人反而過得最煎熬,因為疫情一拖再拖,連帶他們的希望也一再落空。反之,表現最堅強的人,對疫情發展徹底悲觀,但他們較少關注外在變化,而專注於他們能力所及的事,以便好好活下來。
有一詞可用來形容你相信事情會愈來愈好,但不至於扭曲現實:這詞不是樂觀主義,而是保持希望。
樂觀者祈願好結果 希望者以行動改善結果
我們習慣將希望和樂觀主義畫上等號,其實兩者有別。
兩位心理學家在2004年一項研究中,使用調查數據(survey data)區分這2個概念。結果得出如下結論,「保持希望強調一個人致力於實現具體的目標;樂觀主義的目標較籠統,著重於對未來結果的整體預期。」換句話說,樂觀主義相信一切會否極泰來;保持希望的人不會做這種假設,而是確信可以透過行動讓事情朝好的方向發展。
希望和樂觀主義可以並存,但不一定非並存不可。你可以是不抱希望的樂觀主義者,雖然個人覺得很無助,但認為未來一切會好轉。或者你可以是滿懷希望的悲觀主義者,對未來做出負面預測,但深信自己有能力讓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愈來愈好。
有個例子也許能幫助你釐清兩者之別。
假設你的健康亮紅燈,雖然不會危及生命,但你希望盡可能治癒它。你的醫生告訴你,你很有可能一輩子必須和這個病共存。你相信醫師的說法,不過你努力嘗試一些做法,例如運動或接受新藥治療,你全力以赴地嘗試。雖然你相信醫生的預測(這不是樂觀的預測),但你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努力改善問題(亦即抱著希望)。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