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鈞鈞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23-05-04 10:30
資金狂湧 新興亞股有看頭
基金》【時報-台北電】即使今年以來亞股表現並不出色,但從資金動能分析,如全球型新興市場基金今年以來淨流入約210億美元,新興亞洲基金今年以來淨流入金額約185億美元,遠高於新興歐非中東的3億美元,及拉丁美洲的淨流出10億美元,代表市場資金逢低承接新興亞股,等著未來坐享其成。 安盛泛靈頓新興市場基金產品經理廖伯修表示,新興亞洲指數近期的表現不盡理想,近一個月的報酬率下跌0.86%,亞洲各主要股市當中,表現最好的是韓國4.49%及印度4.40%,而今年第一季主要帶動亞股上漲的陸股,近一個月則是下跌1.10%。 最受市場關注的陸股走勢,過去受到諸多國際事件波及,投資情緒轉趨保守,但近期政府公布的經濟數據,如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皆明顯優於市場預期,後續可關注陸企的財報獲利,一旦企業獲利及零售銷售出現明顯改善,則有望帶動亞股持續上漲。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亞洲國家內需動能穩健,內部需求推升亞洲製造業PMI指數持續處於擴張點之上,大陸、印度、印尼、菲律賓等國內需情勢表現較佳。尤其大陸在適度寬鬆與政策聚焦於重振信心的背景下,經濟重啟後的復甦自然多由內生動能所驅動。 風險面須留意未來應三面向,一是中美兩大國博弈持續、美國進一步對大陸高階科技產業發展設限,地緣政治風險降低外資資金布局中港市場的意願;二是日本新任央行行長植田和男上任後政策走向;三是大陸經濟回升會否引發通膨等問題。 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認為,跨境全面解禁後,除帶動科技與人力需求的快速回補,同時也看到科技產業加速去庫存的調節。今年火熱的ChatGPT話題,大陸日本、韓國與台灣等亞洲主要科技發展競爭市場,也帶來新的成長動能挹注,各個市場皆出現新的軟硬體需求,與創新科技與商機的衍生機會等。(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惠聆/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