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品秀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3-31 17:55
誰受惠 傳統製造業首先得救
誰受惠 傳統製造業首先得救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10.03.31 03:14 pm
兩岸經濟協議 (ECFA)今天進行第二次協商,若能順利將早期收穫清單談定,進而確立相關受惠產業降稅時間表,早收名單中的產業如能逐年降關稅,最多十年內可降到零關稅,對台灣的紡織、石化、機械等目前仍處高關稅產業進軍大陸,可謂吃下定心丸。
根據經濟部國貿局資料顯示,東協已經分別與中國大陸、韓國及日本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FTA),並陸續生效,東協與澳紐、印度簽署的FTA也,也在今年生效,而鄰近的韓國、日本也積極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FTA,只有台灣仍無法參與此區域之經濟整合。
台灣擬在ECFA爭取將幾項首當其衝受衝擊的產業優先納入早期收穫清單,希望取得大陸特殊待遇,可以逐年 (最多10年)降至零關稅,其中尤其是紡織、機械等傳統製造業最為急迫。
國貿局表示,目前台灣製造業輸往大陸的關稅平均稅率為8.94% ,但東協大部分貨品關稅都已降為零,造成製造業產品的平均稅差達到7.25%。
至於石化原料,2007年中國大陸進口總值約763億美元,台灣占15%,日韓占38%,如能將中國大陸平均進口關稅6.17%降為零,將有助我國取代日韓原有38%之市占率。其他如近二年台灣塑膠製品到大陸總額超過400億元,若以大陸塑膠製品平均進口關稅8%計算,台灣每家塑膠製品廠商至少可節省30萬元。
紡織業部分,如布類、針織出口到大陸關稅高達10%-18%,成衣類如毛衣稅率更達14%-25%,這些東協國家今年出口到大陸都已降為零。
根據中華徵信估計,一旦ECFA簽署後,可以爭取將上述產業進口大陸關稅降到零,則受益產業將增加營收達2203億元。
但中華徵信所也提出,各產業成本結構不同,市場佈局不同,簽署ECFA後,我方也須對大陸出口到台灣產品降低關稅,屆時以國內為重點市場的產業,也可能面臨大陸廠商的競爭,可能受損產業將包括毛巾、製鞋、紙業、陶瓷、電機電子產品業等,受損產業可能減少營收為344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