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狂提款 新興亞股腿軟
工商時報魏喬怡 孫彬訓 2021.05.13
南韓、台股、印度大失血,上周僅印尼維持小幅淨流入0.7億美元。圖/美聯社
FacebookTelegramTwitter列印
外資上周再度把新興亞股當提款機。新興亞股上周僅印尼維持小幅淨流入0.7億美元,資金淨流出最高的前三市場分別為南韓、台股、印度,金額分別為10.5億、4.2億、3.8億美元;台股終結連五周資金淨流入,南韓近一個月的資金淨流出量逼近30億,遠高於第二名印度的19億美元,外資贖回態勢明顯。
中信關鍵半導體ETF經理人張圭慧表示,美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雖然略低於市場預期,但從組成細項分析,第一季個人消費支出年增率達10.7%,民間設備投資、住宅投資都明顯上揚,第二季美國經濟有望回到疫情前水準;但台股前十大法人在台指期的淨空單日前雖從1萬7千口下降至1萬4千餘口,仍是偏空水位,預期外資短線操作仍偏向賣超,加劇台股短線震盪。
張圭慧強調,第一季全球矽晶圓出貨量創下新高,目前12吋矽晶圓應用所需的記憶體報價已進入漲價循環,雖然相關半導體廠持續擴產,新增產能預計明後年才能實現,短期來說,矽晶圓報價仍有上漲空間,建議投資人可留意具相關題材的ETF。
越南於4月底爆發第四波疫情,本土新增病例數破400例,疫情轉趨嚴峻。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表示,越南政府為抑止疫情蔓延,除加強邊境管制,祭出更嚴格檢疫手段外,亦加快疫苗施打速度,5月已出現單日近10萬人接受疫苗施打的紀錄。
由於越南政府防疫應變快速,過去三波疫情對於股市都僅造成短期影響,且綜觀全球金融市場,疫情消息對於金融市場的影響皆逐步淡化,儘管越股短線波動控有所放大,但就目前觀察,疫情對經濟基本面影響仍相對樂觀,對越股後市仍不看淡。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目前印度疫情仍未明顯獲得控制,但因政府不採全境封城,以及加速疫苗施打,有助讓疫情自高峰緩和下來,而這波疫情來襲對於指數的影響程度亦不若去年。
除此之外,現階段所公布的企業財報及未來展望仍屬審慎樂觀,成本上升對利潤率影響似不大,料對近期股市有正面助益,搭配先前公布之新財年預算之政策利多,仍有助支撐印度股市表現,後市仍不看淡,短線逢回不失為建立中長期投資部位的契機。

全球疫情擴大 亞股逢低承接
疫情在開發中國家持續擴大,讓市場再度掀起了對供應鏈穩定性的隱憂,也威脅了景氣復甦的速度,特別是仰賴外銷出口的亞洲,隨著疫情在印度、日本與部分東協國家的擴大,缺料與缺貨的消息頻傳,使亞洲股市近期表現震盪。不過,投信法人指出,亞股目前仍有明顯的基本面優勢,出現修正時,可逢低承接。
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亞股在股息股利政策上較具優勢,所以資金輪動的現象也相當明顯。其中,亞股目前仍享有明顯的基本面優勢。
富蘭克林華美第一富基金經理人周書玄指出,全球疫情增溫,特別是新興市場包括印度、台灣等地疫情變化快速,短線建議先觀察國際與台灣市場疫情變化,在台股操作策略上不變,仍以科技股為主、搭配傳產類類股為輔,逢低布局低本益比的科技類股。投資人若擔心市場波動增加,建議用定期(不)定額,逢低介入。
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亞洲科技產業受惠於全球宅經濟興起、中美衝突效應、企業加快數位化轉型三大因素,今年表現肯定不會太過寂寞,包括電子商務、遠距服務、雲端運算、電動車、遊戲電玩、半導體等產業,都有機會延續去年的熱度。
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亞洲經濟體今年經濟表現持續走強。另外,支撐亞洲經濟增長的一方面,是去年新冠疫情帶來的低基數效應,同時也受益於今年下半年有望在亞洲多數地區開始廣泛接種新冠疫苗。此外,私營部門也開始適應後疫情時代,研究機構認為整體亞洲經濟增速有望達到8.5%。
台新新興市場機會股票基金經理人李文孝指出,預估新興市場2021企業獲利將成長25%,在基本面好轉下,新興市場震盪後仍將持續吸引長線資金。以區域來看,新興亞洲獲利表現最佳,其中以大陸及台灣最為看好,大陸因經濟成長動能最快,未來股市上漲動能將最強;台灣受惠新科技商品帶動電子出口產業,加上內需復甦,持續正向。由於亞股仍在主升段多頭格局,短期震盪修正過程中,反而是尋找績優個股的時機。
台股外資南韓新興亞股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