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昨(30)日在港交所公告,董事會正式批准智慧電動汽車業務立項,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慧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為人民幣100億元(約新台幣43億元),預計未來十年投資額100億美元(約新台幣2850億元),由集團董事長雷軍兼任智慧電動汽車業務CEO。(延伸閱讀:
陸企瘋造電動車 下一個特斯拉人人有機會?)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昨天在小米春季新品發布會第2場上說:「小米汽車是我人生之中,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專案,我願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為小米汽車而戰。」
雷軍指出,今年1月15日,董事會建議研究電動汽車的前景,他一開始是非常抗拒的,花了五年時間好不容易將手機業務做到今天,好不容易成為世界第三,這場仗還沒有打完。
雷軍坦言,造車動輒投入人民幣百億規模,要花三到五年才能見效,但公司截至2020年底,有人民幣1080億元現金餘額,公司虧得起,而且有1萬多人的研發團隊,都是小米造車重要支持。
騰訊一線報導,消息人士表示,小米造車團隊目前已經搬到產業園內A棟一起辦公,多個小米內部團隊加入,其中包括人工智慧部的多位管理人員,儘管小米造車由雷軍兼任CEO,但具體執行將由王川負責。
財經網、成都商報報導,有分析師指出,手機廠商造車隔行如隔山,將面臨更多挑戰,首先是現金流,造車是一件苦差事,不僅回報周期漫長,燒起錢來更似無底洞,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就表示,「沒有人民幣200億,別想造車」更成為經典註腳。
其次是手機市場出貨量已接近天花板,廝殺激烈,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大陸手機出貨量在2016年達到5.6億支高點後逐年下降,到2020年,加上疫情影響,全年出貨量為3.08億支,比四年前減少近一半,這是智慧手機行業有史以來最差的表現,因此小米尋找新出口,勢在必行。
TMT行業分析師袁珂認為,手機企業想要迅速搭建一條完整的設備產線並不現實,仍是要與傳統車企合作,由於傳統車企擁有垂直的整合模式,不但可以把控品質,更可削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