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h 發達公司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0-23 22:15

雲端運算引爆企業、生活新革命 愈雲端愈有商機

本帖最後由 wch 於 09-10-23 22:42 編輯
2009-09-10 遠見雜誌 撰文=范榮靖、陳建豪、林珮萱
科技「瘋」雲,再輝煌十年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即將引爆商業革命,改寫遊戲規則,」2009年6月,美國《BusinessWeek》如此寫道。
「雲端運算讓企業節流,也可以變得有創意,」2009年7月,美國《哈佛商業評論》製作後風暴時代首部曲專題,撰文分析。
「雲端運算將是一朵長長的雨雲(nimbus),讓企業更靈活,」從去年10月以來,英國《經濟學人》也陸續有著相關報導。
近期以來,關於雲端運算議題不斷發燒,不僅全球重要媒體關注,各國企業更是積極投入。
從2006年3月,亞馬遜(Amazon.com) 首開巿場先例,推出雲端服務;隔年,Google正式提出雲端運算一詞之後,「愈來愈多企業緊追雲的蹤跡,無不希望飛上雲端,」前中國網通執行長,現為中國寬帶產業基金董事長田溯寧觀察。
的確,不只亞馬遜、Google,從微軟、昇陽、思科、IBM、惠普、戴爾、雅虎、到英特爾,幾乎各大科技廠商,全都宣誓,搶進這個領域(表1)。
2008年,IBM就宣布,將投資4億美元,在美國北卡羅納州和日本東京兩地,整建新的雲端運算資料中心,以增加網路服務能力。
產學攜手搶進,四年內全球產值增2.2倍
微風向東吹拂,這朵雲也飄到了台灣上空。
今年4月28日,趨勢科技邀請學界、業界專家,主辦的「站上雲端,扭轉趨勢」論壇正式在遠東飯店正式揭幕。「信雲端者得永生,」引言人、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盧希鵬一開口就點出雲端運算服務的重要性,是由個人桌上型電腦,行動需求的筆電,演化到透過網路,讓你隨時、隨地、任何設備都可取得你要的資訊。
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也分享過去三年來,趨勢科技最重要的一項研發正是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在資訊安全上的雲端服務。
6月上旬,又有最新消息傳出:科技產業龍頭鴻海,正與資策會攜手布建雲端運算軟體計畫。
鴻海預計投資19億元,在高雄軟體園區,研發數位內容、資訊軟體服務,結合資策會資源,正式往軟體方向發展。

甚至,為了讓完成後的雲端運算可以永續營運,資策會也爭取中華電信參與,支援頻寬等通訊技術,擴大服務規模。
此刻,繼個人電腦、網路熱潮之後,雲的力量,已被視為全球科技業最大的成長機會。
「今年是雲端運算服務元年;未來十年,還會持續擴大影響力,」今年7月間,張明正在美國度暑假,發現在美國,雲端的話題在各行各業間吵翻天,更讓他堅定今年應該就是雲端要大量普及的新元年。
的確,根據巿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估,全球科技產業產值將在今年萎縮3.8%,但雲端運算產品與服務,將從去年的464億美元,增至2013年的1501億美元(表2)。雲的影響力將愈來愈大。Gartner估計,到2012年,80%的《財星》雜誌1000大企業將會採用某種層次的雲端運算服務。
通訊技術進步,催化雲端快速走紅全球
雲端運算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在短短幾年間迅速席捲全球?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Google台灣區雲端運算計畫主持人葉平引用這首唐朝詩人賈島所作的《尋隱者不遇》來傳達雲端服務的意境。
在這裡,雲指的是,網路;而雲端運算則是,所有的應用軟體和資料都放在網際網路上,任何時間(any time)、任何地點(any place),透過任何設備(any device),只要連上網路,就可取得想要的資料,進行處理。
葉平比喻,因為都放在網路上,好比雲深不知處,看不到在哪,也不知資料存在哪個伺服器,但要使用時,卻可以馬上找到,「不再看的到,吃不到;而是看不到,吃的到。」
「雲端有強大的運算能力,未來你在用網路引擎搜尋任何關鍵字時,雲端就能推測出你接下來會需要哪些服務?」Yahoo!奇摩技術長丁綺萍強調,雲端運算是一項日漸強大的功能。
如此一來,企業或個人就算沒有高性能電腦及龐大資料庫,只要上網,也可即時處理大筆資訊,而且按件、按量計酬。
「這就好比,家裡要用電,不需蓋一座電廠,統一由電力公司供給,只要插上插頭即可,」前和信超媒體技術長瞿志豪比喻。
只是,雲端概念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就已提出,為何直至今天,才真正受到重視?
關鍵之一在於,通訊技術的進步。
1996年,甲骨文(Oracle)創辦人賴瑞,艾利森(Larry Ellison)預言,未來世界,用戶只要利用網路執行應用程序,就能幫你搞定一切,不需再把應用程式放在電腦硬碟裡。
無奈的是,當時網路技術並不成熟。拓墣產業研究所通訊中心研究員陳緯航比較,因為現在通訊技術快速進展、上網價格合理、及電腦及智慧手機價格漸趨平價,讓運算、儲存資源更加方便放在網路上。
其次,在不景氣的現在,企業發現如果善用雲端服務,就可以節省成本,甚至節能減碳。
全球最大科技公司惠普科技企業系統服務事業群協理范欽輝分析,因為資料全都放在網路,交由提供雲端服務的公司處理,可以省去自行建置、維護資訊系統成本。
麥肯錫(McKinsey)研究報告就指出,這種方式特別適用中小型企業,光是軟體部分,改由在網路上租用,一家200人的公司,就可省下30%成本。
雲端省成本,企業新變革
因為省下建置成本,對於新創事業,更為有利。
2006年,畢業於新竹交通大學的鍾振寰,因為受到《長尾理論》一書影響,看好Web2.0時代,決定自行創業,與好友李明橋、李宗豪兩人,在美國成立了Recordcup網站,鼓勵網友上傳各種自認可以創下金氏世界紀錄影片。
為了節省成本,他不自行建構伺服器等硬體,而是租用五台伺服器,每月一台付120美元,總共600美元(約新台幣1萬9800元)。
後來,他改用亞馬遜的雲端儲存服務(S3,Simple Storage Service),將大量網友影音檔案全都放在亞馬遜上,價格再次降低,存取1000次,只收1美分(約新台幣0.33元),「約比之前租用,節省70%成本,」鍾振寰計算。
鍾振寰補充,亞馬遜還會提供異地備援、維修服務,加上伺服器不在自家公司,也不用支付電費及人力維修費用,讓他可以更專心在核心業務上。
企業資源充分利用,管理易效率高

相對地,提供雲端服務的企業,也可讓資源更加有效利用。例如,Salesforce.com只需購買1000台伺服器,就可以服務5萬4000家客戶,遠比所有客戶自行採購伺服器的總量,少十倍以上。
成本考量之外,個人及企業也愈來愈瞭解到,使用雲端服務將會便於管理,提升效率。
從三年前開始,任職電子商務公司的吳先生開始使用網路郵件、Google Docs(類似World、Excel)等雲端服務,不管去到哪裡,只要連上網路,都是最新版本,不再需要隨身帶著檔案。「隨時隨地都可工作,已非遙不可及,」他說。
對跨國大企業而言,也更易於管理。美國《BusinessWeek》報導,雅芳(AVON)過去全球600多萬名直銷人員,主要透過銷售代表面對面或電話交談管理。
但從今年7月起,雅芳業績資訊全放在網路上,全球15萬名銷售代表,透過智慧電話或小筆電,直接使用雲端服務,隨時取得資訊,瞭解每位直銷人員業績情形。雅芳資訊長唐納.賀利(Donagh Herlihy)比較,以前這些資料是放在公司內部網路(Intranet),只有進到公司,才能讀取,但如今,即使在外面,也能取得。
改變傳統經營模式,影響生活方式

雲端運算服務的威力,正逐漸影響企業運作與個人的工作、生活方式,改變很多傳統營運模式。
8月6日早上9點不到,莫拉克颱風前夕,台北巿突然下起陣陣大雨,但在科技服務大樓14樓,偌大的會議室內,卻早已坐滿近400人。
這天,資策會特別舉辦「雲端新科技.智慧新生活」論壇,主題遍布小筆電、數位閱讀、數位看板、節能IT等領域,如何與雲端結合,開創另一商機。
「雲端運算服務將會重塑產業樣貌,」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長詹文男開場演講點出,雲端並非遙不可及,各行各業只要懂得運用,就有不同的可能性。
稍早,6月中旬,交通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共同執行「U-華陀—無線近身網路關鍵技術」合作計畫,發表「貼心」的鈕釦心電圖,就是一例。
交通大學研發長李鎮宜分析,這個裝有感測器的鈕扣只要配戴在患者身上,就會把心電訊號等生理資訊傳到監測中心和醫生的手機中。
雲端運算將會改變醫療面貌。李鎮宜進一步分析,雲端未來可讓大小醫院診所,不需自己架設電腦主機,只要有瀏覽器,連上遠端中心後,e化病歷、數值分析、診療紀錄儲存等全都沒問題。
工研院就統計,全球遠距居家照護市場,每年正以超過20%的幅度快速成長,預估2010年台灣這個市場將達70億新台幣產值。
雲端運算時代到來,愈來愈多企業絞盡腦汁,搶攻這塊巿場,發展日益加快。
「雲端的意義不在技術,而在商業模式的改變,」專精資訊管理的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曹承礎點出,「每個企業應該思考的是,在雲的時代,要扮演什麼角色?」因為一不小心,龍頭地位可能不保了。以Salesforce.com擠下Siebel為例,早在1999年,Salesforce.com創立那年,Siebel已是企業資源規劃系統軟體(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領導廠商。
然而,Salesforce.com卻顛覆巿場規則,將ERP軟體放到網路上,企業客戶只需每月付出少許月費,即可使用這套ERP。六年後,Salesforce.com營收已破1.7億美元(約新台幣56.1億元)規模,而Sibel卻被甲骨文(Oracle)購併。
競爭無國界,高度差異化才能幸存
在雲端世界裡,競爭無國界,「一定要做到高度差異化,才有機會存活,」在資訊服務超過20年,戴爾電腦台灣區總經理廖仁祥觀察。
戴爾就深耕伺服器領域,持續保持領域。雖然,在這波雲端商機裡,多數企業不需購置新的硬體,但像亞馬遜、IBM這類提供雲端服務的公司,卻馬不停蹄購置新的伺服器,以因應愈來愈多需求。
《哈佛商業評論》最近就報導,最新擺放伺服器的資料中心(Data Center),就像堆樂高積木一樣,一層一層往上疊,由卡車載著這些貨櫃,前往指定地點。
國際數據中心(IDC)的研究也顯示,建立傳統資料中心,需要三年半,但新方法可在8至12週完成。
這些貨櫃裡裝的都是最新的刀鋒(Blade)或機架(Rack Mount)伺服器,遠比以前伺服器不占空間,但效能更高。
戴爾因此受惠。從Google、雅虎、微軟、到Facebook,伺服器幾乎都是向戴爾購置,甚至Facebook的資料中心也都是由戴爾建置。
連結雲和端,衍生三大商機
漸漸地,在雲端運算的領域裡,從「雲」到「端」,以及連結「雲」到「端」的通訊技術,都有新的商機陸續出現。
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形容,這就是新3C:cloud computing(雲端運算)、connecting(連結技術)、client device(終端裝置),這也是未來廣達要走的路。
首先,在通訊技術方面,WiMAX服務即將推出,將使得未來無線通訊的品質更穩,速度更快。
前台灣惠普董事長何薇玲創辦的全球一動就很積極,已在新竹科學園區啟用WiMAX網路,預期今年9月正式開台。「明年也會在大台北地區正式營運,」全球一動資訊長孫一中透露。
看好WiMAX成長潛力,電信三雄的中華電信也投資全球一動,台灣大哥大入主大眾電信,而遠傳電信則是取得中區營運執照。
其次,在「雲」上面,衍生出的商機約可分為,設備服務(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平台服務(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以及軟體服務(SaaS,Soft as a Service)等三大類。
1.設備服務商機:企業內部雲需求多

惠普范欽輝分析,IaaS指的是,這類廠商專門提供設備或專業,協助企業建置或使用雲端運算服務。在做法上,第一步是先將伺服器整合,進行虛擬化工程,進而衍生龐大商機。
其中,VMware專攻伺服器虛擬化技術,全球占率超過九成,包括IBM、惠普、思科、戴爾都是使用VMware的技術。
以全國加油站為例,在VMware協助下,整合八台資料庫伺服器至兩台高可靠度架構伺服器上,並成功建置異地備援系統,進而省下50%的成本支出。
也因此,從1988年便專注這個領域的VMware,在這波雲端運算風潮下,搶得先機。
看好VMware潛力,現年50歲,畢業於台灣大學經濟系的宋家瑜去年從IBM大中華區副總裁退休,轉戰VMware大中華區總裁,交出亮眼成績單。光是今年第二季,大中華區業績就成長了60%∼70%;而員工人數也在他上任一年多來,增加一倍多,現約250人左右。
建內部雲端,公司機密不外洩
虛擬化之後,下個階段是建立內部雲端,機會同樣不小。
戴爾廖仁祥觀察,2000年雖然網路泡沫化,但卻興起一波企業架設內部網路(intranet)的熱潮,而這次雲端運算,不僅泡沫化機率低,而且建置內部雲端的企業,也愈來愈多。
一方面,企業擔心資料放在外部雲端上,會有外洩風險;另一方面,建置內部雲端,進行伺服器虛擬化工程,也可達到節省成本目的。
此外,防止洩密,也是重點。台灣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劉鏡清分析,因為文書處理、紀錄全在內部雲上作業,如果有人從雲端下載機密檔案,就可馬上查出。
在竹科,許多企業現正研究如何善用雲端來解決多年當員工離職,把公司機密也跟著帶走的困擾。友達科技副董事長陳炫彬就表示,雲端運算已是一個趨勢,好處又多,友達將會先從建置內部雲端做起。
美國國防部也架設內部雲,由惠普架設。負責監控美國軍事指揮命令和控制系統的國防情報系統機構執行長約翰.蓋林(John Garing)分析,在當前經濟低迷下,及聯邦支出減少下,建立內部雲端有其優勢,也便於管理。
開放外部雲端,資源分享有獲利
從內部雲端出發,進而將資源分享給其他企業使用,開放成為外部雲端,又是另個商機。
亞馬遜是最著名的例子。2006年,亞馬遜在經歷伺服器虛擬化、內部雲端建置完成之後,便陸續推出雲端儲存服務(S3,Simple Storage Service)、彈性運算服務(EC2,Elastic Compute Cloud),出租設備給其他企業使用。反應出奇地好,從推出至今,每季客戶家數成長率平均達10.7%,現有企業已達40萬戶。
2.平台服務商機:軟體大廠之戰

架好設備(IaaS)之後,往上一層的平台服務(PaaS)則是另一層商機所在。
拓墣陳緯航分析,PaaS是將多種不同的應用軟體整合在同一個介面下。微軟、Google的雲端戰爭正是在此展開。
Google從搜尋引擎出發,逐漸將雲端服務擴增為Google Maps、Google Docs、Gmail、Picasa等,滿足客戶所有需求。
同一時間,微軟也意識到這股危機。中央研究院網格計算主持人林誠謙分析,未來雲端運算技術愈加成熟,上網就可搞定一切,個人電腦便不用一直升級,使得微軟軟體霸業備受挑戰。
為此,微軟也啟動了藍天計畫(Window Azure)。微軟的策略是,軟體+服務,將會針對現有軟體,發展對應的雲端服務,預估今年10月正式推出。
台灣微軟開發工具暨平台推廣處總經理劉念臻比喻,這就好比,雖然外食比較方便,但偶爾也會在家裡廚房下廚,兩者並不衝突,可以互相搭配。
在雲的戰役裡,微軟信心滿滿。微軟亞洲研究院長洪小文分析,回顧過去100多年來,全球每次金融危機,科技都因此創新,而微軟重視創新一直不遺餘力,今年研發預算投入91億美元,不僅比去年還多,更遙遙領先其他科技大廠。
今年7月,喧嘩多時,微軟也與雅虎正式結盟,稱為Microhoo,一同在搜尋引擎打拚。「這是網路工業史上的重大事件,預計將成為Google的重大威脅,」英國《經濟學人》報導。
3.軟體服務商機:創新機會更多

當IaaS、PaaS建置完成之後,上頭提供琳瑯滿目的軟體服務(SaaS),更是一大機會。
台灣思科新技術事業部協理鍾昭德分析,SaaS是指,各類軟體安裝在網路上,只要上網,就可使用,客戶不需再下載至自己電腦,增加負擔。
2007年,思科購併網路視訊整合服務供應商WebEx,就是看好雲端視訊會議的商機。
過去,由於視訊會議軟體容量太大,常常影響個人電腦運行,加上視訊會議也不是時常進行,但卻占據硬碟很大空間,相當浪費。
後來,WebEx改變方式,直接將軟體放在網路上,客戶只要一連上網,就可進行視訊會議,迅速席捲巿場,改變業界生態。
去年,思科WebEx全球巿占率高達51.8%,每天超過7萬家企業使用,包括聯發科、台積電在內,平均每天進行12.5萬場視訊會議。
趨勢科技、博祥網通、厚浦系統也跨足
不只國外,國內業者繼趨勢科技之後,也紛紛搶進這個領域。
今年5月,博祥網通新推出Web Talk Cloud Solution雲端解決方案就是一例。博祥網通率先將網路通訊與雲端運算技術整合,通訊軟體存放在網路上,不用下載,只要客戶上網,在網路上點擊通話按鈕或是輸入隨身碼就能輕鬆通話。
博祥網通總經理侯二仁比較,業者過去進行網路通話,必須先行投入硬體建置成本,加上電費、頻寬費用,至少要先投資300萬元,但如今這筆費用全省了。
博祥網通也因雲端而受惠。為了因應網路上這麼大的用量,博祥網通也選擇使用亞馬遜的EC2雲端服務,而非自己建置,節省了70%∼80%成本。
厚浦系統公司也因提供網路上的保單資料庫,而贏得7700多位業務員青睞,包括富邦人壽、永達保險經紀人在內。
厚浦系統執行長吳桐分析,業務員不僅將客戶保單資料放在網路上,這個系統還建有全國各家保險公司推出的保單內容,方便業務員查詢,也能協助業務員進行保單體檢。
內建在手機的OPERA瀏覽器,近年暴紅
然而,在雲的時代裡,軟體能否完整應用,取決於瀏覽器的功能。「瀏覽器愈好用,可以讓你更快上到雲端,」中研院林誠謙說。
這也正是來自瑞典的OPERA software公司,成功的祕訣。8月19日,華碩正式推出的nuvifone M20將智慧型手機,就整合了OPERA網頁瀏覽、Garmin導航技術以及Windows Mobile Pro作業系統三項功能。
OPERA亞太區行銷副總裁魏建光說明,nuvifone M20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以簡便的操作,用手指輕點幾下,就可隨時隨地瀏覽喜愛的網站。
在全球,OPERA的瀏覽器已被廣泛內建在任天堂的Wii、以及諾基亞、Sony Ericsson、三星、LG、MOTO、華碩、明基、宏達電等手機上。
也因此,成立於1993年的OPERA,雖然直到2002年才賺錢,但從2002年起,每年營收都以兩位數比例成長,甚至去年的營收成長率更高達57%。
現在,瀏覽器加上通訊技術進步,使得「端」的終端產品商機,呈現多元發展。
明泰科技行銷規劃處數位多媒體專案經理林顯益解讀,因為終端產品自身不需功能強大,只要能夠上網就能搞定一切,從小筆電、手機、電視、電視遊樂器、IP電話、到行動上網裝置,都是潛在商機。
技術剛萌芽,向下扎根人才
不過,正當雲端運算服務快速發展之際,不少人質疑,通訊技術的穩定性。今年5月4日,Google當機一個小時,殃及14%的用戶;8月6日早上,美國社群網站Facebook、Twitter、LiveJournal也遭到駭客侵襲,全球超過三億用戶受到影響。另一個影響雲端的因素在於——信任感。宏�硌釣う齯�振堂觀察,現階段,全球並非所有人都放心將個人或商業資料放到雲端上,這是一種心理因素。不可諱言,雲端目前也才剛開始發展,「很多技術問題還沒辦法解決,就連業界對於雲端運算一致的定義也都沒有共識,」英國《經濟學人》點出,這也都需要時間一一克服。

「很多事情都是因為不瞭解而排斥,」趨勢科技執行長陳怡樺透露,從去年至今,趨勢科技就已和20到30家大型企業的資訊長溝通、上課,解除他們的疑慮。

趨勢科技也向下扎根,從培養人才著手。8月20日,趨勢科技針對雲端運算,舉辦的騰雲駕霧程式競賽成績正式揭曉,台灣大學的「Lab 302」團隊從100多隊參賽者之中,奪得冠軍,獨得新台幣50萬元獎金。
趨勢科技文化長陳怡蓁表示,一開始學生們都不太清楚什麼是雲端,但比賽過程中,學生們愈來愈進入情況,先教而後戰,趨勢藉此培養台灣的雲端人才。
從去年起,Google也與台灣大學、交通大學等校合作雲端運算學術計畫。
2008年7月下旬,英特爾、惠普、及雅虎等業者也宣布,打造一個具有六個資料中心規模的開放源碼(Open Source)試驗平台,遍布歐、美、亞等地,建置雲端架構,提供研究機構及學術單位強化雲端運算。
雲端時代來臨,真是愈遠愈有商機。一方面,不管距離多遠,都能連結,服務更是無遠弗屆,遠不再是問題,而是商機。另一方面,提供雲端服務的企業,資料庫也愈建愈多、愈建愈遠,遍布全球五大洲,但資訊卻互相串連,提供類似超級電腦的強大功能。看來雲端運算在專家口中喊了多年,從一開始多數人聽不懂,到此刻正要快速普及到各個行業,一場雲端新革命即將引爆。你,是雲端一族了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