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鱷蜥測量體長。(動物園提供)
2020/11/09 10:23
〔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台北市立動物園今年喜訊不斷,過去才有貓熊、金剛猩猩,9月15日時兩棲爬蟲動物館也傳來喜訊,中國鱷蜥經歷兩天陸續產下9隻可愛的中國鱷蜥寶寶,讓動物園的新生寶寶隊伍更熱鬧。
中國鱷蜥白天常棲息在棲木或岩石上曬日光浴,特別喜歡在植披覆蓋的環境以及半水域的緩溪周圍生活。(動物園提供)
動物園指出,中國鱷蜥分布於中國廣西省大瑤山區及越南東北部,又被稱為「瑤山鱷蜥」,牠們成體體長約35至41公分,由於兩排放大的骨骼鱗片一路沿著背部和肌肉尾巴,看起來與鱷魚尾巴上鱗片相似。此外,鱷蜥也是游泳好手,可以待在水中長達30分鐘。中國鱷蜥白天常棲息在棲木或岩石上曬日光浴,特別喜歡在植披覆蓋的環境以及半水域的緩溪周圍生活。
中國鱷蜥寶寶出生的方式與一般蜥蜴不同,是少數的胎生蜥蜴。(動物園提供)
中國鱷蜥約在2至3年就能達到性成熟,鱷蜥寶寶出生方式與一般蜥蜴不同,是少數的胎生蜥蜴。今年9月15日,動物園鱷蜥媽媽陸續成功產下9隻寶寶,這批鱷蜥寶寶是園內繁殖的第三代,寶寶一出生就會跑會爬,而且寶寶頭上還有一塊三角形的白斑,身長不到10公分,模樣相當可愛。現在鱷蜥寶寶快滿兩個月大,牠們的體長幾乎已經是剛出生時的二倍長,保育員常用蟋蟀、蛆作為牠們主要的食物。
近來因原生環境內的棲地開墾、加上人類為滿足寵物市場需求非法捕捉,讓中國鱷蜥數量銳減,現在中國鱷蜥屬於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認定的瀕危野生動物。動物園因此與新加坡動物園共同推展有計畫的圈養繁殖,透過動物交換,進行中國鱷蜥的域外保育合作,這樣不僅能維持各自園內族群的個體數量,還可進行兩園之間的個體調度,維持圈養族群的遺傳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