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在上周五(29日)這個5月最後交易日收高,主要因為美國總統川普未對美中貿易協議開刀,同時全球石油產量預期會再降低。西德州原油收盤站上每桶35美元,是今年3月以來首見,月線更是飆漲88%,創下有紀錄以來最大單月漲幅。布蘭特原油月線漲幅也近四成,是1999年3月來最強表現。
西德州中級原油7月期貨29日大漲5.3%,收在每桶35.49美元;布蘭特7月合約微漲0.1%,報每桶35.33美元,此合約在29日交易時段結束後到期。
經濟日報提供
一個多月前一度跌到負值的西德州原油近月期貨,雖在5月大幅反彈,但仍低於今年年初的水準甚多。這波漲勢主要是由主要產油國大幅減產帶動,而需求面必須視「後新冠時期」能否有持久的增長,來支撐油價繼續走高。
諮詢公司ICF石油市場主管歐康納說:「追根究柢,燃料需求才能帶動一切。目前看來,需求低迷的情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彭博資訊指出,現在儘管需求前景有所好轉,但依然黯淡。抗疫封鎖措施正在放寬,然而美國的需求尚未快速回升。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國家的燃料需求遭到重創,需要時間恢復。中國大陸雖是一個亮點,但亞洲其他地區的情況還沒改善。
油田服務公司貝克休斯29日發布美國上周鑽油平台數量報告,數據顯示鑽機數再減少15部至222部,是連續11周下降,幫助緩解了供應過剩的局面。
分析師擔心油價上漲可能誘使生產商重啟生產,把油價再次拉低。傑富瑞分析師高梅爾說:「我們關切現在油價是否將觸及產油商不願再減產的水準,一旦石油生產回復得太快,就會危及這波由供給驅動的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