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引述消息人士透露,華為正逐步將公司內部設計晶片的生產工作,從台積電逐步轉移到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來完成,以因應美國可能推出更多的限制措施。台積電向來不對個別客戶發表評論,不過在日前的法說會上,總裁魏哲家表示,台積電與客戶緊密合作,非但不會失去市占,反而還可能擴大市占。
報導稱,美國政府正準備發布新規,要求使用美國晶片生產設備的外國企業在向華為供貨時,必須先獲得許可。美國針對華為的限制措施,將促使大陸企業加速開發國產技術。
一名消息人士稱,華為旗下晶片部門海思半導體去年底開始,指示部分工程師為中芯國際設計晶片。他表示,過去華為希望與頂尖製造商合作,中芯國際只是二線的,現在加快對中芯國際的幫助。不過華為發言人聲明表示,這種轉變是行業慣例。華為在選擇半導體製造商時,會考慮產能、技術和交貨等問題。
受益於代工訂單的國產化趨勢,中芯國際上周上調第1季財測預估,營收由原預估成長0%至2%上調為6%至8%,毛利率由原估21-23%上調到25-27 %。中芯國際首席財務官高永崗當時表示,產品需求增長及產品組合的優化,超過早先預期,因此上調相關預測值。
台積電在先前法說會中,對美國相關禁令及與中芯的競爭議題,董事長劉德音與總裁魏哲家都正面回應;劉德音表示,若美國擴大管制,對短期營運會造成影響,但台積電是大家的晶圓代工廠,隨著客戶消長,對中長期營運影響應有限。
分析師估計,到去年底,華為約占台積電營收的13%至15%,華為能轉單中芯的部分很可能只占其中的1至3個百分點。目前華為轉給中芯國際的晶片生產增幅數字目前還不清楚,中芯技術仍遠落後於台積電,美國政府也在防止中芯採購最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
高盛昨重申看好中芯國際技術提升,預料受惠5G基建發展,12奈米及14奈米收入增長加速,將中芯國際納入確信買入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