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姑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8-06-15 16:21
住宅開工量狂飆近5成 專家指出原因是…
房市春燕來臨與否,從開工數量就可察覺。據內政部統計處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前4月住宅的開工數量為2.8萬戶,是2016年以來的最高的一次,且與去年相比量增47%,專家整理出三大原因「建商重新購地推案、雨遮新制度上路、自住客進場」,不過目前推案量仍處溫和復甦階段。
統計近年前4月開工數量顯示,今年約有2.8萬戶,相較房市走低的2016年2.5萬戶,以及去年的1.9萬戶街明顯提升,但在2014、2015年房市榮景,前4月分別有3.8、3萬戶的量體,今年開工的回溫數量,尚未回到昔日光景。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建商從取得土地到設計規劃,申請建照到開工,中間至少歷時一年的時間,因此今年報開工的數量,大概就可推斷出開發商大多已經清除庫存,並在從去年就嗅到景氣觸底的味道,因此投入市場買地推案。
此外,曾敬德也指出,開工數量的增加,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雨遮新制度從今年元旦起上路,因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建商就開始請領執照,保有雨遮登記的資格,剛好反映在今年陸續開工。
而另一個開工宅數增加的原因,也受到當前自住當道的買氣趨使。曾敬德說,開發商控制銷售的總價與坪數,導致兩房與小三房的數量增加,對比幾年前景氣還在高檔時的大坪數推案風潮,小宅的確也會讓開工數量明顯增加。
從近年前四月的住宅開工統計數量來看,2014年住宅開工量達3.87萬戶,2015年開始下滑到2017年最低前4月不到2萬戶,一方面開發商心思放在去化手上餘屋,當時的市場氛圍欠佳對於買地心態偏向停看聽,2018年前4月則反彈至2.79萬戶,以區域表現來看,開工熱區分別為新北市、桃園市,其次則是台中市。
曾敬德表示,近期開發商雖然推案信心逐漸回溫,但市場的買方結構已經有明顯改變,一手市場的投資客仍未見明顯回籠,開發商規劃的產品與價格必須迎合自住客戶的能力與需求,同時開發商也開始控管建案的營建成本,如何讓民眾買的實在,同時開發商又能夠有適當的利潤,是當前推案的重要關鍵。(黃阡阡/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