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者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7-11-02 22:55

出生家庭決定英語能力?學者:難怪英聽成績有雙峰

11萬多人報考的107學年高中英聽測驗第一次考試成績今(2日)公布,約4成4考生拿到形同不及格的C、F級,和去年差不多;但最好的A級和最差的F級考生比率都增加,雙峰現象逐漸加大。學者認為,這是國內家庭M型化、貧富家庭投入英語學習資源差異懸殊的必然結果。
「在台灣,孩子出生在哪種家庭,某種程度就已決定英語能力。」12年國教課綱英語領綱小組召集人、銘傳大學應用英語系教授張武昌感嘆,在台灣,有錢的中上家庭,一路投資讓孩子從小學英語,孩子有成就感,連帶提升學英語的興趣,就更想學,成為良性循環。
反觀窮人家小孩,從小沒錢念美語班,家長也沒能力教,學英語完全只能靠學校,但學校往往偏重文法及閱讀,不重視聽、說能力,課堂教學無法吸引孩子興趣,甚至早早就放棄英語,不只聽、說能力,閱讀能力一樣弱。因此不論國三生考的國中會考或高三生考的英聽測驗,都同樣有雙峰現象。
張武昌說,12年國教課綱英語領綱小組最近訂定課綱草案時,就力求未來英語教學更活潑,也希望教科書商選文更生活化,不要再把英語當考科,而要當成能實際和外國人溝通的能力,「老師不要再被教科書綁住!」
張武昌舉例,他有次出國開會,返台在機場候機時,聽到英語廣播,因天候因素要更改起飛時間及登機門,當時同班機的台灣旅行團,有人問「廣播說什麼?」另一人回說「我怎麼知道?」語氣頗有英聽不好的遺憾,若是落單的自由行旅客,甚至可能因此錯失班機。
張武昌認為,英語教學應和生活結合,例如教學生如何到麥當勞點餐、如何搭機通關等,讓學生更有感,將來出國或遇到外國人,都能溝通無礙。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