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動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基金
發佈於 2016-08-18 06:56
陸高成長股是贏家
陸高成長股是贏家
2016-08-18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中國國務院批准《深港通實施方案》,並不針對深港通設置總額限制。資產管理業者指出,深股通、港股通各以成長股和綜合小型成分股為特色,預料高成長股會是最大贏家。
目前滬港通設置滬股通及港股通餘額上限為人民幣3,000億元與2,500億元,港股通餘額剩人民幣450億元,市場對資金管道有所需求,催生深港通機制,中國官方更進一步放寬總額限制。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今年以來陸股行情低迷,近期上海股市月均量只有人民幣2,000億元,深圳股市也僅3,000億元,在指數盤整之際,投資人進場意願明顯下滑。宣布深港通之後,首先觀察能否吸引新資金進入市場,次要留意投資人對於科技股等高成長族群的買進意願,與兩市本益比收斂程度。
觀察下半年以來,香港科技股在市場反映深港通題材下,已出現重新估值行情,朱繼元指出,相較中國A股的科技股本益比偏高,香港科技股先前一直未受青睞,評價較低,最近搭配中國產業轉型與高成長特質,汽車、物聯網等香港科技股受到關注,預期深港通會持續有利類股表現。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深港通擁三優勢,可望同步替兩市創造投資機會,包括深圳股市以高成長公司為主,逾七成企業來自「新中國」產業,潛力大;港股不乏成長性佳中小型股,卻受流動性限制估值偏低,對偏好風險的中國股民具吸引力;深港位置與經濟高度相關,兩地對彼此的熟悉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