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小毛驢 發達集團執行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8-15 07:15

書劍集》金融市場矛盾釋放的政策訊息

2016-08-15
◎歐陽書劍
各國央行極度寬鬆貨幣政策,資金氾濫但投資與消費未跟著大幅提高,全球尋寶想要突破現狀,可是金融市場成為餵不飽的大胃王,負利率未使日圓走弱、油價下滑但原油進口國並未受惠;經濟成長在新平庸常態下,金融面卻有不同進化程度的變態,危機的恐慌仍是揮之不去的惡夢。
全球金融海嘯使大多數人受害,集體震撼感在官民間相互加強,各種政策在爾虞我詐間,失去準星。不論是調降政策利率,或是能源價格下滑,都成為風險的代名詞,代表的只是景氣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流動性取代獲利,成為引導資金走向的指標;政策方針沒有變,但大眾的心理已變了,金融海嘯後,回應各國央行寬鬆貨幣的,不是投資和消費跟著顯著揚升,而經濟成長率也始終在低點。
調降政策利率以引導市場利率下降,理論上會使匯率也跟著走低,美國在金融海嘯後,勵行量化寬鬆政策,就有這樣的效果,不僅使市場長短期利率下滑,且美元指數一直在低檔徘徊,而在去年底確定升息後,美元匯價也就一路往上揚升;不過,這樣的現象,後來卻不見於其他主要國家,尤其是日本,在利率調降過程中,日圓並未跟著走貶,甚至有升值現象。
匯率變動受金融經濟狀況,以及結構性因素影響,共同形成短暫的均衡;當外界發現利率降無可降時,市場預期經濟可能再度惡化,舊政策要翻新、新政策終必提出,當投資人心理極端疑慮,負殖利率債券不再稀奇,調降利率也不一定使本國貨幣貶值。
在金融海嘯後,油價與股價指數的關係,也相當耐人尋味。二○一四年中以後,國際原油價格從每桶百元美元往下急落,固然是因有效需求不足,可是油價下跌,對能源進口國有成本紓解作用,應有利於經濟發展,包括台灣、中國等國在內,算是迎來喜訊,尤其是一九七○年代受能源價格高漲打擊的經驗,尚未淹沒在歷史中。不過,在油價幾乎腰斬後,除了產油國外,包括美國在內部分原油進口國家,在油價下跌時,股價指數反而跟著走弱,而油價反彈時,股市也欣欣向榮。
油價與股價的同步走勢,自然和全球有效需求不足有關。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也發現美國股價與油價關係雖然時有變動,但二○一一年後正相關均多,且相關係數確實亦為正。以簡單計量方法也發現,二○一四年中以後的油價下跌,疲弱的需求可以解釋部分原因;股市投資人對油價變動的反應,不在油價本身,而在其背後代表的全球總需求與經濟成長的狀況。
然而,從股價和油價的關係,也能夠推論,總需求無法完全解釋其間的變動,事實上,風險也是共同影響因素,當市場不確定提高或風險趨避時,投資人可能從大宗物資及股市撤出資金,使兩者看似一起下滑。柏南克發現,股價指數及風險指標的相關係數相當高。
油價下跌,恐慌更盛,代表著風險敏感度提高,而負利率未能逼出投資與消費,也反映風險意識已在大眾心理建立防火牆,阻絕消費及投資的慾望於政府的政策誘惑之外。
受重大事故震撼以後,人心可能有極激烈變化,當大眾的想法改變時,預期的政策效果,自然已有不同。低利率高匯價及較高油價較高股價現象,反映了驚弓之鳥依然不敢棲枝;當心理建設極待加強時,需要的是可以令人振奮的改變。
自由時報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