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03/367.jpg)
-
sk2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08-17 14:27
糧荒海嘯 沖出農金大商機-2
大統益穩健賺10年
從這樣的概念來看,在食品股中,以生產油脂、飼料的廠商最符合羅傑斯心目中的農金概念股。而在國內食品股中,包括了泰山(1218)、福壽(1219)、福懋油(1225),以及大統益(1232)都算是知名且老牌的油脂與飼料供應廠商。這4家廠商獲利軌跡雖然起起伏伏,但從長期的角度來觀察,仍能維持成長的態勢,其中,特別值得注意,就是穩居國內油脂龍頭寶座的大統益。
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大統益只是家股本規模僅有16億元的「中小企業」,但卻擁有國內最大黃豆提油廠與黃豆原油精煉廠,2007年大豆沙拉油銷售量120,137噸,國內食用油脂市占率超過50%;此外,在油炸專用油、芥花油等其他油品產銷,市占率亦是國內第一。除了沙拉油外,實際上從黃豆提煉出沙拉油後所產生出來的副產品黃豆粉,主要是做為飼料用,而黃豆粉占大統益營收47%,市占率亦是國內第一(圖3)。
從股東結構來看,像大統益這樣一家小公司,背後股東陣容卻相當堅強,如國內食品產業龍頭的統一(1216)、國內最大雞肉供應商大成長城(1210),以及日商三菱等,皆在大統益的董監事名單中。也正因為同時具有經濟規模與富爸爸力挺的雙重優勢,讓大統益在過去10年間營收規模從52.86億元成長到126.5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更從1998年0.77元進步到2007年3.21元,不僅獲利成長力道十足,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與同業相較,過去10年當中沒有賠過半毛錢,經營非常穩健。
統一坐擁三大優勢
若是談到中概食品股代表,論規模,論布局深度與廣度,由高清愿所領軍的統一絕對是當之無愧。統一在中國所認列轉投資收益表現雖有起伏,但仍能維持長期成長的趨勢,2007年來自大陸的收益更是達到33.05億元,對每股稅後盈餘貢獻亦有0.93元,大陸獲利創歷史新高;今年第1季大陸獲利表現更上一層樓,單季就認列了10.29億元,對每股稅後盈餘貢獻達0.29元(圖4)。展望整個2008年,統一除了取得北京奧運贊助資格,將在中國市場能見度大幅提高外,馬政府開放40%投資上限的解禁,更有利於統一在中國市場加速布局與拓展。
除了統一之外,大成長城也是在中國大陸布局有成的食品類股。有別於統一,大成長城在中國布局重心是從飼料到雞肉產銷,其他則為餐飲、麵粉生產,簡單的說,大成長城的目標就是要從上游到下游,在中國建立雞肉生產一貫化廠,矢志拿下中國最大雞肉供應商寶座。而經過這些年來的努力,大成在中國深耕也逐漸開花結果,2007年認列大陸轉投資利益達3.78億元,對每股稅後盈餘貢獻達0.9元,為歷史新高。而今年第1季認列中國轉投資收益更達到1.26億元,較去年同期0.82億元大幅成長了54%,未來獲利爆發力仍值得期待。
中國是食品股發展重鎮
中國經過2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後,經濟實力確實顯著提升,城市居民個人可支配所得從1998年的5425元人民幣逐年提升到2006年11759.5元,隨著收入提高,消費能力也跟著逐年拉升,從4332元提高到8696.6元(圖5),無論是收入或消費能力都整整翻了一番。農民個人可支配所得在這10年間從2996元成長至5025元,個人平均消費金額也從2454元提高到4485元。
從原料供應端來看,過去20多年來,中國政府在農業發展亦著力頗深。除了農地面積從1983年的1億4399萬公頃擴展到1億5702萬公頃外,糧食收成量也由3億8728萬噸成長到4億9748萬噸;而在畜產產量方面,成長更是明顯,年產量從1316噸拉高到5197.2萬噸,每個中國人每天可以分得的豬肉食用量從原本34.24克變成108克(圖6)。簡單的說,中國人從每天吃不到半碗豬肉絲變成每天可以吃1大片炸豬排。而糧食生產量的成長,除了讓中國成為世界重要的糧食出口國外,充足糧食與肉類供應,更是適合食品業設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