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飛特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7-31 06:28

操盤心法-科技業新品需求不振 衝擊上游供應鏈

操盤心法-科技業新品需求不振 衝擊上游供應鏈
2015-07-31 02:58工商時報群益投顧副總裁曾炎裕
盤勢分析:國際油價下挫,除市場預期美國升息美元走強因素外,也是全球經濟前景疲弱訊號。
美國科技股本期財報參差不齊,比較好的Google、Amazon市值因財報公布暴增。Amazon本季淨利9,200萬美元,EPS 0.19 美元,而市值高達2,650億美元超過Wal-Mart市值(2,340億美元),堪稱網路時代註解,隨選串流播放的Netflix,7月中旬股價衝高到每股702.60美元,居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第2高,隨後進行1:7股票分割。
另一方面,展望永遠多頭的Intel和電子空頭指標美光股價均創今年新低,下一季度營運展望不如預期的Apple股價高檔震盪,科技產品成敗看「需求端」而不是「生產端」,蘋果新品Apple Watch雷大雨小,重創蘋果科技霸主形象,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逐漸飽和換機時間拉長,近日傳聞iPhone6S可能不搭載壓力觸控感應(Force Touch),如果只剩金屬機殼強化與內建記憶體升級,iPhone6S可能是蘋果手機盛世的轉折點。
終端需求出現逆轉時,上游零組件與IC就會淪入「消化庫存夢魘」,雖不至於超過2000年與2008年等級但衝擊不容小覷,而台灣科技業近日法說會展望幾乎全面下修,再度驗證「股價領先基本面」的定律。
終端需求調整過程的關鍵指標非台積電莫屬:台積電產業地位與強大全球競爭力,在景氣復甦時春江水暖,台積電經常扮演「先知」角色,不過在景氣停滯時,台積電仍是少數力挽狂瀾的「亮點」,等到台積電感受到下游客戶寒意時,整個產業可能冬夜已過一半,即將迎接新生機會。
投資策略:
中國政府推動5兆元人民幣(佔GDP10%)暴力救市,外資紛紛減碼退場,上海A股技術面呈現壓力(頸線4,300點)與支撐(年線)大戰。
外資對台股由多翻空理由是科技類股財報低於預期,第三季受到庫存調整因素「旺季不旺」,而央行放手讓台幣貶值拉近與韓圜差距維持台灣廠商出口競爭力。
台灣大多數電子股不像美國科技業訴求「成長價值」,以往大跌後以超跌為訴求(PE低、PB低…等),但紅色供應鏈崛起與中國扶植IC產業兩大變數,直接衝擊投資信心,例如晶電股價創2009年新低(PB0.6),友達跌破去年低點等。
以往沒有電子主流時,通常是中概、生技與金融的表現機會,但陸股崛起後中概退位,現在的傳產股都是「全球市場與技術領先」;生技股受制整體投機氛圍下降,今年生技月的飆股明顯變少;而金融則是量能不穩定,市場開始預期補跌。
因此,應該靜心等待好機會,等待兩個訊號:一個是利空鈍化的反彈機會;另一個是技術面均線翻揚與融資續退的波段起漲訊號。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