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emy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3-25 15:37

3/26號傳真稿筆記

正港觸控面板一哥 群創展開第三波走勢
早在2007年群創(3481)即宣布投入觸控面板生產,旗下包括台灣廠及大陸廠分別投產電阻式觸控面板及電容式觸控面板,去年更大舉擴產觸控面板產能相當可觀,由於與國際大廠合作關係密切,日前傳出接獲蘋果(Apple)電容式觸控面板訂單,預估3月起開始放量出貨。
而鴻海也宣布投入智慧型手機及小筆電領域,來自於集團內部對於中小尺寸面板應用面擴大,營運狀況可望穩定回升,今年積極切入監視器領域以外的產品除觸控面板之外,NB面板出貨目標將達300萬片,近期已通過國際大廠認證,預計將自4月開始出貨,母公司鴻海2月營收雖比元月減少10%,但群創受到下游客戶回補庫存影響,2月營收月增率已經小幅成長,預估3月份營收可望回升到100億元出現2位數的成長。
3月營收可望大幅成長
去年Q4單季每股稅後虧損約0.5元,侵蝕前3季獲利,不過預估全年稅後EPS仍可達1.7元,再這波金融風暴裡算是面板廠中受傷較輕微的個股,原因是群創自有產能只占出貨三分之一,有高達三分之二外購,外構面板價格大幅滑落成本也得以下降。
近期監視器價格跌幅趨緩,且今年監視器出貨量約3500萬~3600萬台,將比去年成長約達2成,手機用小尺寸面板價格也出現反彈,Q1仍將小幅虧損,Q2之後高毛利產品出貨漸增可望轉虧為盈。
電子手級應用 觸控面板一觸即發
支持度超高的歐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並無法如大家期待立即挽救股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美股甚至還持續破底,諷刺的是股名為美國史上支持度最低的總統尼克森 (3317),上週持續創新高,我在本刊800期就用〈尼克森不怕美國經濟〉為標題,挑出類比IC明星股,其中也包括大漲特漲的點晶(3288)也創波段新高,所以金融風暴並不可怕,就看怎樣選股「打敗股災」。
觸控面板是少數逆勢成長產業
上週2月營收公告完畢,月營收成長股就超過800家,聯發科、台積電等龍頭股分調高財測,比市場預期好難怪台股抗跌,但2月營收基期墊高,3月甚至Q2能成長才是股票續漲的鐵票,今年依照光電工業協進會(PIDA)今年平面顯示器產業的布局朝向電子紙、觸控面板是少數能在今年逆勢成長的新興產業,全球唯有量產電子紙能力的就是元太,這也是我長期追蹤的股票。
觸控面板從Apple推出iphone帶動觸控商機後,已成為智慧型手機標準配備,單靠這一塊還不夠,微軟新世代的作業軟體Windows7將讓觸控產業更加發揚光大,下半年Apple很可能推出觸控式螢幕的筆記型電腦(NB),搶攻買氣最夯的Netbook市場,蘋果的Netbook配備的觸控式螢幕,尺寸可能在9.7~10吋之間,比智慧型手機3.5吋螢幕超過約3倍,觸控面板比觸控 IC看起來更具成長性,目前已經吸引面板五虎投入,如友達、奇美電透過子公司布局電容式觸控面板,群創原本就投入有電阻式及電容式觸控面板生產,華映與彩晶也自友廠和鑫取得觸控產能,難怪觸控IC設計義隆電、禾瑞亞漲多整理,但觸控面板的勝華、全台還持續攻擊,連群創也開始發動攻勢。
軋空一波到底的勝華
觸控面板熒茂(4729)在2月24日以15元掛牌當日大漲44%,到3月11日最高已經漲到42.3元,國內觸控面板獲利王洋華光電(3622)3月25 日掛牌上市,去年每股獲利10元,上週三在興櫃報價已經漲到160元,預估本週到下週觸控面板族群行情炙手可熱,目前已上市櫃交易的觸控面板股以勝華 (2384)領先同業布局電容式觸控面板,Apple的iPhone就採用勝華的觸控模組,品牌大廠近期回補庫存急單挹注勝華2月出貨增溫,業績成長逾2 成。
目前傳出Apple下半年推出的觸控Netbook面板供應商就是勝華,所以勝華觸控面板在去年下半年放量出貨,今年整體業績相當樂觀,股價這波走勢複製禾瑞亞及義隆電有一波到底味道,空單2月中旬以來從2千多張暴增15倍已經突破3萬張,5日線沒破強勢格局沒變,慣性是回到十日線就反彈,若放量跌破10日線短軋空可能結束。
機行情靠個股選擇權
上週2月各公司營收公告完畢,結果普遍都比元月成長,其中成漲幅度最整齊在IC設計,也造成IC設計股大漲特漲。IC設計龍頭聯發科調高Q1財測,營收季增率從原本的-8%到-16%逆轉勝為8%到13%,IC設計急單效應等於對晶圓廠的投片量放大,也讓台積電及聯電股價領先大盤站回半年線,這一波股價低的股票漲最兇,以投機性而言,聯電已盤出4個月底型,股價基期低,而且國外客戶賽靈思(Xilinx)及國內如聯發科、瑞昱等主要IC設計客戶投片量放大,讓聯電也有調高本季營運展望的本錢,噴出行情值得期待,買進現股槓桿1倍,融資買進槓桿倍率2.5倍。
但是買進聯電價平選擇權時,3月9日收盤價是9.02元,聯電9元買權結算價為0.26點,槓桿比率達34倍,以個股選擇權十大策略一買進買權單向策略中,最大風險為原投入成本,損失風險可受控制,而獲利則是無限大。
由於PVC和PP的需求量回升,台塑元月營收落底,2月營收111億元,月增率達26%,台塑去年的稅後EPS約3.4元,比其他三寶台塑化的1.5元、南亞的1.2元,台化的1元好很多,預計在產品報價回升之下,今年EPS不比去年差,EPS有機會挑戰4元,股價已悄悄打出頭肩底,攻過50元整數關卡,進入下一震盪區間,為避免追高殺低同時降低投入資金成本,可利用個股選擇權十大策略中,第七式的賣權多頭價差策略及第八式的買權多頭價差策略,買進低履約價的買權或賣權,同時賣出高履約價的買權或賣權。
如以1.3點買進4月50元台塑買權,另以0.18點賣出4月台塑55元買權,組成買權多頭價差策略:
期初投入成本=(1.3-0.18)×2000=2240元(未計交易成本)
並有下列可能狀況:
(1)結算時,若台塑股價等於或低於50元迳每單位發生最大損失=期初投入所有成本2240元。
(2)結算價時台塑股價在55元到50元之間迳如結算在52元,扣除原始成本後獲利=(52-50-1.3+0.18)×2000=1760元;結算價在53元,扣除原始成本後獲利=(53-50-1.3+0.18)×2000=3760元,其他結算價以此類推。
(3)結算時台塑股價等於55元或55元以上迳每單位發生最大獲利=(55-50-1.3+0.18)×2000=7760元
<本帖最後由 Jeremy 於 2009-03-25 15:39 編輯 >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