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8-11 18:03

老宅變藝文亮點 飄菜香咖啡香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新竹報導】
前言:老屋新生命,飄出菜香、咖啡香、藝文香。注入文創活水,全台各地都有老屋再生例證;老屋第二春的旺盛生命力,展現台灣軟實力,也伴隨年輕人的夢想重新出發,吸引民眾尋找百年記憶,親近老房子的故事,老宅變身藝文亮點,再創風華。

「江山藝改所」牆面以黑板做布置。 記者王慧瑛/攝影
「我們在老房子實現夢想」留美藝術碩士張登堯,在網路號召合夥人,找來在研究單位的廖佩吟、餐飲專長的劉人瑜,素昧平生的3名七年級生跨界合作,他們認為,「不熟反而可有話直說」。
30歲張登堯是新竹市人,有著一頭性格捲髮,他認為,許多人對新竹第一印象就是「竹科」,許多人在這城市的軌跡就是工作、消費,生活太單調,城市氛圍太保守,他希望發揮一點力量,充實這個城市所欠缺的元素。
上網發現新竹市江山街一幢70年老宅要出租,決定展開老屋改造計畫,他徵求合夥人,遇上想回鄉創業的劉人瑜,及同樣愛好藝文的廖佩吟,3人具備不同專長,但因理念而結合。

「江山藝改所」吸引年輕人前往聚會、談心或放空。 記者王慧瑛/攝影
江山街一帶30多年前是新竹市風化區,後來沒落,3人著手改造老屋,房東交代「只要不弄垮就好」,以有限預算重新翻修,保留老屋原有的木頭屋頂、樑柱等,將空間打通,30坪空間融合咖啡館、藝文展演空間和2間背包客棧房間,店裡擺放阿嬤級的菜櫥當書櫃,還有從家具再生工場找來的舊沙發、老式縫紉機等,「維持歲月的痕跡,訴說它自己的故事」。
去年5月開幕,初期生意慘澹,劉人瑜坦言,心裡做了「可能撐不下去」的最壞打算,隨著餐飲內容調整,加上熟客口耳相傳,漸漸做出特色與口碑,不少外縣市網友慕名而來。
「交不同領域朋友是最大收穫」劉人瑜說,開店讓各式各樣的人都走進來,遇到很多推著她前進的客人,得到好多鼓舞。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