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奈諾 發達集團副董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8-07 08:57

基亞連8跌停,主力墊丙慘套

【時報-台北電】基亞 (3176) 昨(6)日拉出第8根跌停板,堪稱生技股成為市場多頭指標之一以來,最慘烈的個股跌幅記錄,累計近8日成交量僅382張,股價幾乎腰斬,讓不少主力丙種資金深陷其中,拖累近8日上市櫃生醫股的市值蒸發近千億,昨日更因市場預期斷頭氣氛瀰漫,出現幾乎檔檔跌停的總賣出慘狀。
由於基亞無法融資券,不少大戶藉由墊丙資金買進基亞,但在這連續8根的跌停板後,市值已消失264.9億元,加上前日起遭櫃買中心祭出「人工管制撮合」,流動性再萎縮,昨日僅成交11張,高掛1.3萬張的委賣賣不掉,大戶丙種資金慘套其中,專家認為,接下來將持續呈現「主力丙種籌碼鬆動,失望性賣壓」的態勢。
台新投顧研究部生技研究員蔡逸賢指出,中實戶手中不會只握有基亞1檔股票,而是持有一籃子生技股,當基亞摜到第8根跌停時,丙種資金會自行幫大戶賣股票,因而引發昨日台股驚見20檔生技股跌停鎖死。
基亞從利空消息揭露前的437.5元,至昨日收246.5元,短短8天跌掉191元,有專家評估,恐怕要等到基亞跌到前波起漲點約180~190元,才有可能打開日日跌停的窘境,更甚者要滿足數千張以上的賣壓,才有可能出現曙光,單靠每日不到30張的成交量,「恐怕還有得跌」。
基亞利空衝擊至今未散,拖累近8日整體上市櫃生醫類股的市值驟減978.9億元,逼近千億市值憑空蒸發,持有生技股的小至散戶3、5張,大至主力的上千張,未實現虧損慘不忍睹。
市場上都在問,基亞的「合理價位」在哪裡?但是專家指出,沒有獲利的公司無法給予「本益比」與「目標價」,市場給予基亞的評價就是想像出來的潛在獲利能力,以及用市場上類似營運內容的公司作為「比價」方式,會去買它的人,就是相信它的成敗,經過基亞事件,市場就會瞭解,新藥股沒有獲利,為什麼要給它這麼高的價位。
不過,專家認為,由於台股市場不夠成熟,致使類股齊漲齊跌的現象屢見不鮮,排除景氣循環因素,實際上在美國股市中,同樣是好壞公司並存,但市場資金會針對單一公司的表現而做出買進或賣出,而不會像台股市場,出現因為「基亞」而一竿子打翻一條船的現象,卻也使得生技股被汙名化。
日盛投顧研究部經理張立群觀察,若由類股成交比重推估「市場參與度」與「過熱與否」,昨日生技醫療成交金額占櫃買市場比重約為16.17%,若能逐步降溫至11~12%,則可視為低點在不遠處。(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黃鳳丹、黃郁文/台北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