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雀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3-09-07 11:40

愛能傷人,亦能癒人

在相繼看了「親情無價」影片與何方所著的「從憂鬱飛向陽光」一書之後,我禁不住想到原來「愛」會產生楫僩P的。大部份的女人只會想到盡最大的力量作好女兒的角色,能貢獻一點家庭溫馨和樂的力量,未曾想到這貢獻的力量背後藏著些釭熒疚感。我覺得人的本質裡帶著崇高的道德情操,不管是基督教強調的「人是按著上帝的形象造出來的」以致於天生的良心本能,還是佛洛伊德的論點「超我」,又或者佛教所謂的「佛性」,在在強調了人有著追逐真善美的企圖心,所以自然地當我們獲得別人的愛,尤其當愛是來自於自己最在乎的人(父母、妻子丈夫、子女、愛人…..) ,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回報對方,讓對方也能享受自己的愛,不僅是感激的表現,也能激勵對方的付出,也因此解決了自己的問題。
但是愛的付出若到了一個程度是想要傷害人或是想危及自己的生命時,那麼接受愛的人們不但覺得承受不起,也會逃跑愛的束縛。其實最常見的例子是:「要孩子比自己更好」的父母因為愛孩子的緣故,不是拼命的賺錢搞得自己百病纏身,就是力爭上游,企圖做孩子的榜樣,要孩子學習自己的優點,永遠在肯定孩子的部份優點之後,再多加了一句話「你還得再加油!!」。甚至有的怕給孩子「讚美」之後孩子會不知上進,就索幸不給。孩子看見父母為家庭鞠躬盡瘁的樣子,便心生楫麂儦號虞~業地讀書或工作好光宗耀祖。如果父母健康,那倒還好,如果生病,可就天下大亂了。在面對照顧雙親,又要兼顧學業、工作等多重壓力之下,便開始徬徨了:是要放棄帶來自我肯定與成就感的學業或工作,好盡全力的照顧父母呢?還是拯救自己比較重要。有的人為了解決自己的楫僩P,不是放棄自己的理想,就是把楫僩P投射到別人身人。不管哪一種方式,楫僩P還是無法抹滅掉,因為不快樂的自己很容易抱怨別人,並且在意識到自己是不道德的人之後就更加地惡性循環下去。
當孩子時常活在優秀父母之陰影之下,倘若跟父母打平手那倒還好,但萬一遲遲接收不到父母的肯定,就索幸放棄自己,「幹嘛搞得自己這麼累呢?自己怎麼用戊?#27809;有用,永遠贏不過父母,更別說達到讓父母以自己為榮的境界了」於是放棄自己、自己厭棄自己到一種地步會心靈生病。精神醫學上有所謂「high EE」意思是父母過度的情緒介入孩子們的生活,如「過度批評指責、涉入或保護孩子」,他們的孩子若是得了精神疾病,預後大半不好。
所以愛的過多與不足都不是理想的狀態,然而人都無法十全十美地無所不知,誰能預測「我這樣對你好,你會不會有楫僩P?」誰能控制自己愛得恰到好處!!然而人們自始至終無不追尋「愛」與「被愛」,否則為何情愛的電影、電視節目和社會新聞不斷。但有愛就有期望,有期望就不免會失望。每個人都拿著心中的一把尺衡量愛的尺度和廣度,用自己以為好的方式去愛,可是無意中傷人卻不自知。而對方也不敢讓自己知道自己的愛讓他喘不過氣來,也有可能是對方察覺到愛的負擔而直接逃避算了。我想我要表達的是「愛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表達方式恰當便不會傷人,如果愛的表達方式帶來束縛與楫僩P,那可就不妙了!」
有一個青少年,他得到了躁鬱症,他提到他很愛他的父母,然而父親對他的期望高到讓他覺得無法達到,便開始自卑、自棄到一個地步由愛生恨,專找父親的麻煩,弄得必須分開住才天下太平。他邊講邊流瓷A然而這個領悟是他換了好幾年的光陰才得來的,所以他現在很認真地建立自信,惟有這樣才能與父親和平相處。包容自己的有限,並且為自己嬴取重新出發的機會。
我們必須寬恕自己的過錯和失誤,惟有如此,才能進一步的不批判自己,不打擊自己,在與自己和平共處之後也才能心平氣和地與人相處,甚至運用寬恕自己的力量與智慧去寬恕別人,學會不批判別人,減少主觀論斷人之後帶來的楫僩P,變得更愛自己,也變得容易接納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之後,又更加看得起自己,對自己有信心,如此地良性循環,達到「你好我也好」的境界。聖經有云:「神降雨給義人,也降雨給不義的人」意思是說:上帝都說祂來是要拯救人頪,不是來審判你我,你又何須審判自己,甚至無地自容呢?也就是說:聖潔公義的神都這樣包容你了、不審判你了,更何況行善有限的世人,為何不給自己一個機會重新學習愛自己呢!「愛裡没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 唯有不斷地寬恕自己、疼愛自己,除掉害怕面對自己的恐懼、除掉自卑的自我對話、正視自己內在蘊含的理想,才能立足於自愛的根基之上,向下扎根、向上發芽茁壯,長成大樹般的愛,這樣的愛不但能自癒,也能癒人喔!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