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s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12-09-05 17:33
9/6號傳真稿筆記
9/13推出QE3?演講裡,柏南克提出很多解釋+說服言辭.... .
杜富國結論:9月13日是否推出QE3,現在沒法看出來,所以還是維持九月中之前不確定因素多,多看少作為上。
1.Q:會不會推出進一步寬鬆政策?
A:只要條件出現,一定會推出,而這些主要條件主席認為已經接近成立。
柏南克講明的條件是:
(1)考量政策的侷限性與不確定性,
(2)物價穩定,
(3)失業率仍高出委員會設定的長期水準甚多。
演講裡,柏南克對於第三個條件無疑是同意的。認為景氣若無法以高於其潛在成長率(編按:QOQ連續2.5%~3%),失業率肯定會降不下來,也就是會高出委員會設定的長期水準甚多。
這樣說來只剩下兩組條件,而其中關於物價穩定,這位主席有點詼諧的方式說:一方面又說擔憂通縮,一方面又說通膨,但到目前為止,通膨以及通膨預期仍在委員會監控的2%附近。因此,我們以為第二組條件也獲得這位主席支持。看來只剩下第一組條件。
柏南克這場演講花了幾乎4/5的篇幅詳論「非傳統」政策的利與弊,而根據近期FOMC會議記錄來看,諸多委員也紛紛討論購買更多資產的方法,我們以為第一組條件只剩下「說服」的工作!這場演講應該就是溝通的第一步。若委員們真的堅持己見,也只能以投票來決議。
2. Q:究竟QE3是不是聯準會的政策「選項」之一?
A:是,不要懷疑,而且柏南克站在支持的一方。
柏南克此次演講等於是為「量化寬鬆」做出相當程度的“釋疑”,並以實際例子詳論「非傳統」政策與「傳統」政策的異同點。柏南克也承認「非傳統」政策的利與弊本身充滿諸多不確定性,也不容易估計。
不過他同時強調,經歷這幾年的實際運作,一些令人擔憂的情勢並未真實出現,也同意就是因為這些不確定性,因此,「非傳統政策」所需的門檻條件會比傳統政策高。但對經濟的支持與幫助,這位主席毫無疑問是肯定這些政策的貢獻。
尤其,有人將美國經濟復甦的強度過弱歸咎於「非傳統政策」效果不大,這位主席的看法是,他認為是因為來自國內與國外的一些景氣逆風因素所致(例如:美國自身的財政問題、歐洲問題),不是「非傳統政策」之過。
柏南克非常強調「非傳統」政策也好,「傳統」政策也好,都同屬於貨幣政策,同受貨幣政策的限制:貨幣政策只能協助經濟成長,不能獨立自主地去達成需要很多政策配合才能達成的目標,例如貨幣政策不能取代財政政策,不能將金融危機予以中性化。
3. Q:推出時機?進一步寬鬆推出的會是QE3嗎?
A:經過這場演講我們原本不認為9月13日有機會推出進一步寬鬆政策,但現在認為這可能性出現了。
這是因為(1)美國明年進入至少為期10年的財政樽節,(2)美國製造業或整體工業產能利用率已接近80%,部分部門已經超過,加上領先指標仰角有鈍化跡象,在在顯示景氣復甦將會慢慢轉快,但是到目前為止,失業率仍比長期水準高出甚多。
如果景氣進入擴張,但失業率仍緩步下降,那麼,失業問題將成為結構問題;換言之,進一步寬鬆的前三大動機為何?很簡單:Job、Job、Job。
那麼,若9月13日會推出進一步寬鬆政策,推出的會是QE3嗎?分析如下:
I 、這場演講裡柏南克提及的(也是真實執行的)「非傳統」貨幣政策計有:LSAP(大規模資產購買計畫,包含反向購回)、MEP(期限延長計畫,或一般稱為扭轉操作)、溝通手段(不是道義說服,而是直接要讓市場清楚FOMC政策態度的手段,諸如:公開演講、央行會議聲明與記者會、國會聽證、全球央行會議Jackson Hole等等)。
所謂的「量化寬鬆(Quantities-easing; QE)」的本意,是以量控取代價控(利率手段是價控),往往出現在價控已經沒有意義(例如:利率接近底限)的經濟場景,而最大的量控即為開放資產負債規模大小(幾種型態:(1)新增加資產使資產負債表擴大,(2)以某資產替換另一資產或以某負債沖銷(也可以不沖銷)另一負債,藉以達到不改變資產負債規模)。目前市場認定的QE3是屬於新增加資產購買以致於擴大資產規模。這會直接使美元走貶,資金流向新興市場、能源-原物料、股市優於債市(但股-債雙多)。
II 、現階段FOMC已經將原本今年6月要停止的4000億美元的MEP延長至今年底為止,也就是多出2670億美元的MEP操作;然而,(1)美國明年開始進入至少10年的財政樽節,將追求10年1.2~1.5兆美元的赤字刪減,前三年的GDP犧牲最大,每一年影響約0.4%的成長率,(2)明年初的財政懸崖的短期1.04兆美元的解決方案將在本月國會表決,但這只是將財政懸崖延後,再方面(3)美國景氣已經慢慢要轉快(產能利用率接近或超過80%)但是失業率仍過高,失業轉成結構性失業的風險不能不防,如此看來,又要刺激就業、又要抵抗財政樽節,經濟成長需要更多的引擎,目前有汽車產業、消費耐久財、零件工業,房地產才剛有起色,還有就是金融服務業,我們以為只有QE有此能力點燃多方面的經濟成長引擎。
結論:9月13日是否推出QE3,現在沒法看出來,所以還是維持九月中之前不確定因素多,多看少作為上。
「以上內容,為引述報章雜誌或網路Blog,僅供研究分析、討論參考,切勿作為個人投資依據,更不為個人獲利保證,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