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ungching 發達公司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11-24 20:01

牽一髮動全身 歐美搧風點火 亞洲浩劫難免

鉅亨網陳怡君 綜合外電
歐美因著自己捅出的簍子和彼此糾結的經貿關係連動而騷亂不安,而地球另一端的亞太區域則好似風平浪靜艷陽普照。亞洲股市隨著其他地區的變化而變化,然而經濟活動依然生生不息。
不過,最近幾個禮拜,裂痕悄然浮現在強大的經濟體上。《紐約時報》報導,歐洲情勢坐以待斃、美國成長不見起色,分析師和政府官員開始緊張,深怕亞洲跟著步入痛苦深淵。
尤其因為歐洲需求減弱,亞洲的出口部門受到嚴重衝擊。雖然很多國家已經不再如過去仰賴外貿至深,但對台灣、南韓、香港或新加坡來說,貿易還是經濟成長的重要關鍵。
隨著歐債危機從小型外圍經濟體如希臘,一路延燒到核心國家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香港匯豐銀行分析師 Frederic Neumann 表示,亞洲的潛在風險正在上升。
昨天(23 日)匯豐銀行公布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預覽指數,從 10 月的 51 點跌到 11 月的 48 點,不僅弱於預測,而且打破近三年低點紀錄,顯示中國製造業正在萎縮。
數劇下降是西邊洪水將漫到東方的警訊。此外它還升起另一層面的憂慮:其他地區的消費者袖手旁觀,西方越來越需要一個強大的亞洲來購買它們的產品。
分析師 Pranay Gupta 指出,現在的歐洲,就是三年前的美國。經濟萎縮只是序幕而已。
目前為止,亞洲還未墮入經濟噩夢,多數地區都還保持強勁的成長動能。
今年 9 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中國 GDP 預測為 9.5%,印度 7.8%,印尼 6.4%,其他東南亞國家的也大多被預期超過 5%。不過這些數據比起 2010 年低了不少,而明年的經濟成長可能進一步弱化。
最近幾個星期,印尼和澳洲皆採取降息措施以抵抗全球經濟危機。其他國家央行選擇按兵不動,彷彿幾個月前,亞洲憂心的是成長過熱,而非通貨膨脹。
地震海嘯和貨幣飛漲是日本噩夢的兩大要角。日圓漫無止盡的升值造成日本產品昂貴無比,也耗損了出口利益。因為利率已經低到谷底,日本央行只好進場干預匯市,賣出大量日圓,買進大量美元。
在金融部門方面,匯豐、瑞銀和野村證券等銀行在全球進行裁員,雖然不少銀行希望擴大在亞太地區的業務,但是就連金融中心香港和新加坡都沒能避免就業凍結和裁員危機。(接下頁)

香港人力招募公司 Robert Wakter 總經理 Matthew Bennet 表示:「亞洲金融單位還是持續釋出工作機會,不過最近幾個月的形勢很艱困。」
亞洲被歐美掃到是無法避免了。現在該憂慮的是,歐洲在亞洲泛起的漣漪會有多大?分析師開始擔心,歐洲銀行給予亞洲和其他新興市場的貸款可能因為明年即將施行的嚴格資本措施而銳減。
世界銀行針對東亞經濟撰寫的報告指出,整體而言,銀行借貸在 2011 上半年保持穩定。倘若信貸市場突然急遽擾動,譬如 2008 年雷曼兄弟倒閉,將為亞洲帶來慘痛苦果。雷曼事件發生 6 個月後,跨國銀行減少針對東亞市場的放貸達 360 億美元。
匯豐銀行的 Neumann 指出,「亞洲金融系統有足夠的流動性支撐經濟、消弭缺口,不過如果歐洲銀行從亞洲撤出資金,會造成巨大破壞,因為在彌補突如其來的借貸短缺之前,需要時間進行調整。」他並指出,亞洲這幾年的經濟成長越來越依賴借貸。企業透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的做法也越來越使不上力。
亞洲股市脫離今年強健的經濟基本面,急遽下跌。香港、印度和台灣從今年初到現在已經崩跌 20%,跟 Euro Stoxx 50 指數的表現相差無幾。新興企業的收益同樣劇烈下滑,去年同期 1590 億美元的盛況掉到今年只剩 740 億美元。
雖然所有數據都相當淒慘,不過畢竟歐美才是漩渦中心,很多經濟學家和投資分析師認為,亞洲形勢相對良好。
金融機構以外的部門,尤其是零售、消費性產品和服務業的徵募情況依然保持暢通;失業率比歐美也是小巫見大巫,(香港失業率 3.3%、南韓 3.1%、澳洲 5.2%,而美國和歐元區分別高達 9% 和 10.2%),因此消費者也比較捨得花錢。
新興富裕國家如中國、印度和印尼也有助彌補歐美需求萎縮的劣勢;此外,除了日本之外,多數亞洲經濟體主權債務並不構成威脅,例如印尼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低於西班牙和意大利,這在過去根本是小說情節。投資人的信心風向吹往何方,顯而易見。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