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12:08

蘋果將在明日發表熱門新iPhone Air,但美媒卻指出,這新品並非大多數買家的正確選擇,原因曝光。(法新社)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蘋果(Apple)的秋季發表會將在台灣時間9/10(週三)凌晨1:00舉行,新產品亮點是近年首次大改設計的iPhone「17 Air」,但《彭博》卻指出,這款設備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並非「理想之選」,所持原因是「產品價格尷尬、定位不明,輕薄僅是唯一的賣點」。
《彭博》知名蘋果記者古爾曼(Mark Gurman) 在其專欄最新發文指出,蘋果在明(9日)發布會上的焦點無疑將是iPhone 17 Air,這是其多年來的首款重大改款機型。但,這就像蘋果20年前推出的首款「Air」筆記型電腦一樣,大多數人都不應該購買它。
據報導,Phone 17 Air最大的亮點是纖薄的機身與6.6吋的大螢幕。然而,這種設計的代價是縮水的電池續航力與僅單顆後鏡頭。在智慧型手機競爭聚焦於電池容量與多鏡頭相機的時代,這些取捨使得Air在日常使用上難以滿足需求。
但更大的問題在於價格定位。iPhone 17 Air預料會比入門款iPhone 17更昂貴(卻少了更長的電池與多鏡頭配置),同時僅比iPhone 17 Pro便宜數百美元,卻在性能、顯示與相機上全面落後。
當年MacBook Air 的確驚豔四座,以超薄機身與全新觸控板設計開啟了新時代。但它同時犧牲了處理效能、儲存規格與電池續航力,再加上定價尷尬,讓消費者多半選擇功能更全面、價格更合理的機型。
今天的iPhone 17 Air,正面臨相同的問題,陷入了與初代 MacBook Air相同的「性價比陷阱」,創新但不實用。
古爾曼指出,現今的用戶已經不像2008年那樣受「更薄」的吸引。相較之下,長效電池與頂尖相機才是推動升級的兩大驅動力。舉例來說,三星今年5月推出的S25 Edge就是一個前車之鑑,主打輕薄設計,銷售卻表現平平,足以證明「薄」不再是市場的關鍵。
當然,iPhone 17 Air 對蘋果來說意義重大,它或許會像當年的初代 MacBook Air 一樣,為後續產品奠基,甚至預示未來蘋果折疊機或全新Pro系列的方向。但這並不代表第一代Air值得掏錢購買。
蘋果很可能在幾年內找到技術平衡,打造出既纖薄又不犧牲效能與電池的產品。但在那之前,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選擇iPhone 17、17 Pro或Pro Max,才是更務實、更聰明的決定。
總結來看,iPhone 17 Air是一件令人驚嘆的工程展示,但它更像是「未來的預告片」,而不是當下最實際的購買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