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11/30 00:00

勞動部將在9月底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討論美國關稅對各行業的衝擊,要如何調整才能兼顧產業發展及勞工生計(記者李靚慧攝)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經濟部長龔明鑫日前指出,因美國關稅帶來全球經貿的不確定性,過往的最低工資調幅公式今年「不是那麼適當」,引爆勞團不滿,事實上,雖然年初曾有審議委員,提醒10年來月薪與時薪漲幅差距高達15%,有必要「校正回歸」,但隨即就爆發川普「對等關稅」議題,使得今年9月的最低工資審議會,將聚焦美國關稅對各行業的衝擊,該如何調整才能兼顧產業發展及勞工生計,時薪月薪的差距,只能留待日後研究。
對於今年的最低工資,面對美國關稅的壓力該如何調漲?在資方已透過經濟部長拋出「過往公式不適當」的態度後,勞方仍堅持應該依照《最低工資法》,「應參採」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擬訂調整幅度,同時「得參採」10大指標,循過去共識調漲,明年的最低工資仍應至少上調4%,但比照疫情時的做法,針對受衝擊產業給予政策性薪資補貼。
國人的最低工資經過9度調漲,今年月薪為2萬8590元,時薪則為190元,時薪族只要每天工作8小時、每個月排班20天,就可領到超過3萬元的工資,造成嚴重的薪資差距。差距形成的原因,在於早年的審議會中,考量時薪工作者沒有年終獎金等相關福利,而且需要時薪人員的時段,都是最忙、工作強度最大的時段,認為應給予較高的報酬,因此先決定月薪金額,將月薪金額按時數換算後,再「乘以1.1」作為時薪金額,導致數度調幅高於月薪,長期累積,形成時薪與月薪的工資率差距過大的現象。
統計自105年以來,月薪自2萬8元調至今年的2萬8590元,總調幅約42.9%;時薪由120元調至190元,總調幅約58.3%,差距達15.4%。再加上社會型態改變,年輕人的工作觀念及需求轉變,偏好從事工作時間自由的就業型態,投入兼職的勞工逐年增加,讓學者擔憂正職缺工加劇,使勞動結構失衡、影響整體經濟穩定。
但與會的審議委員認為,近幾年在勞方的積極主張下,時薪、月薪調幅計算已無脫鉤,差距僅在於以月薪計算時薪後,小數點是否進位、4捨5入?導致些微差距,未來即使不脫鉤,累積的差距依然存在,有委員認為,若要調整,建議可由「月薪漲幅高於時薪」的方向思考,但評估雇主團體恐無法接受;有學者認為,不管怎麼調,全時勞工及部分工時勞工都有一方會不滿,將會是未來審議會中最難解的習題。
相關新聞請見
青貧世代必修課1》yes123:月賺2萬仍喊窮!7成學子陷「窮忙」困境
青貧世代必修課2》時薪月薪大不同!揭開打工族「薪資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