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0 19:15

中國第二季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金額已降至87億美元。(美聯社資料照)
陳麗珠/核稿編輯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近年來經濟持續疲軟,加上美中貿易摩擦不斷,已波及外商的投資意願。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發布的國際收支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金額已降至87億美元(新台幣2597.4億元),不僅低於第一季的147億美元(新台幣4388.7億元),也只是2022年第一季最高峰時的8%。
中國的FDI在2022年第一季達到1072.1億美元(新台幣3.2兆元),創下史上單季最高,但之後因上海實施防疫清零措施,引發中國經濟動盪,該年第二季FDI崩跌64.8%至377.6億美元(新台幣1.1兆元)。2023年第三季中國首度出現外資淨流出,2024年第二季和第三季也出現外資淨流出。今年第二季中國FDI僅87億美元,為2022年第一季最高峰的8%。
儘管美國今年5月已將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由145%降至30%,但加上之前已徵收的25%關稅,實際關稅稅率達55%,使得輸美商品仍面臨高昂的成本。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新興市場經濟學家西濱徹表示:「美國對經由第三地轉運(洗產地)的警覺性也日益增強,迫使其對整個供應鏈進行審查。」
根據美國與越南達成的貿易協議,針對被認定為「轉運商品」的產品,也就是那些主要零組件來自中國等其他國家,在越南進行簡單加工或組裝後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將被課徵40%的關稅。
儘管中國今年上半年GDP(國內生產總值)成長率破5%,但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表示,中國上半年的GDP數據誇大了實際成長力道,由於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加上中國先前財政刺激措施的支持力道將式微,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措施導致出口大幅下滑,下半年GDP成長率可能進一步放緩。
北京與華府已就關稅問題舉行了三輪部長級會談,但解決前景仍不明朗。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持續的對抗將影響外企投資規劃。來自海外的資本和人員流入中國的下滑,可能會讓中國的技術創新和生產力提高的步伐放緩,進而延長中國的經濟停滯期。
外資撤離中國的速度加快。外國公司不斷縮減在中國的業務。 美國花旗集團今年6月宣布,將在中裁減約3500個技術職缺。今年7月,亞馬遜確認要關閉位於上海的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的計畫。
北京財經網紅「忐忑的可樂餅」發文指出,科技類企業因地緣政治、技術競爭等因素而撤離中國,但像星巴克等消費品牌也紛紛出走,就是出於中國國內市場的「內捲」已失控。以咖啡市場為例,中國消費者不在看重星巴克的品質和口感,而是轉向瑞幸咖啡等廉價品牌,這種不看品質,只看價格的競爭模式,讓外國品牌難以獲利,硬生生把外國企業嚇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