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17 06:25

路透:中國經濟強勢復甦背後 是減薪和兼職的生活

鉅亨網編輯林羿君 2025-07-17 06:00

路透分析指出,儘管中國經濟在第二季度實現了穩健的 5.2% 增長,表面上展現了其出口導向模式對美國關稅的韌性,但在這亮麗的數據之下,裂縫正逐漸擴大。工資削減、合約與帳單支付延遲以及消費需求疲軟,正對普通民眾和企業造成壓力。



中國經濟強勢復甦背後 是減薪和兼職的生活。(圖:shutterstock)



工資削減與兼職求生



張金明(音譯),一名中國國企員工,因薪資被削減 24% 而被迫在下班後和週末兼職送餐,以彌補每月從人民幣 5500 元降至 4200 元(約 585 美元)的收入。他坦言,在國企工作卻兼職送餐並不光彩,但「別無他法」。

這反映出中國經濟在維持港口和工廠運作以支持增長的同時,實際需求不足導致利潤受損,進而迫使工人面臨減薪和兼職的困境。

經濟失衡與政策挑戰

經濟學家指出,中國經濟增長的不平衡性,主要源於其長期以來偏重出口而非消費的政策。儘管出口量持續攀升,但激烈的外部需求競爭和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正在壓縮工業利潤,並加劇了出廠價格通縮。企業為削減成本,首當其衝的便是員工。

稅收收入的減少也給政府雇主帶來了削減成本的壓力。金融體系中,不良貸款在某些領域激增,儘管當局鼓勵銀行增加貸款。

Merics 首席經濟學家 Max Zenglein 將中國描述為一個「雙速經濟體」,即工業強勁而消費疲軟,兩者之間存在關聯。他認為,製造業和科技領域持續的產能擴張,是導致低盈利能力和通縮壓力的主要原因。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正逐漸演變為國內問題。

收入受創與支付延遲

廣西崇左的 28 歲教師黃先生表示,他的學校已兩三個月未支付工資,需等待政府撥款。他不敢辭職,因為一旦結婚、背負房貸車貸和育兒壓力,情況將「難以想像」。

另一位來自安徽臨泉的教師雲女士(化名)也透露,她只能領取每月人民幣 3000 元的基本工資,而約佔 16% 的績效工資則「持續延遲」。她表示,扣除交通和物業費後,所剩無幾,甚至不夠買菜,感嘆「我感覺像是在乞討。如果不是我的父母,我會餓死」

儘管政府部門的支付延遲數據尚無公開資料,但在工業企業中,特別是受國家政策支持或直接擁有的公用事業等領域,欠款增長迅速。

今年 1 月至 5 月,電腦、通訊和電子設備以及汽車製造業的欠款分別增長了 16.6% 和 11.2%,高於行業平均 9%。水電燃氣行業的逾期支付也分別上升了 17.1% 和 11.1%。

GlobalData.TS Lombard APAC 經濟學家 Minxiong Liao 指出,這些數據表明流動性壓力,是當局優先考慮產出而非需求的副作用。他預計,這些「冠軍產業」未來將面臨增長放緩。

消費延遲與通縮擔憂

在收入壓力下,北京正努力兌現提升家庭消費的承諾。人們越來越擔心,持續的通貨緊縮將進一步損害經濟,因為消費者會推遲消費。

20 歲的黃婷婷(音譯)上個月辭去了服務員工作,因為她的餐廳以及附近大多數商店的生意在 4 月(中美貿易緊張高峰期)急劇下滑。為應對收入銳減,餐廳老闆要求員工每月休四天無薪假。

來自東部出口大省江蘇的黃婷婷表示:「我還是要付房租,過自己的生活。」她解釋了辭職的原因。過去,她通常一兩天就能找到另一份餐廳工作,但這次自 6 月以來一直失業。一位招聘人員告訴她,她申請的一個職位有超過 10 名其他應聘者。黃婷婷說:「今年的就業市場比去年更糟。」

總體而言,中國經濟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型期。如何在維持出口優勢的同時,有效刺激國內需求、改善民生、化解金融風險,將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這不僅需要政策層面的精準調控,更需要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以實現經濟增長的質量與平衡,確保社會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