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2025年7月16日 週三 上午10:11
【
文/李寧】想投資法拍物件,買到低價就是賺到嗎? 對於許多房地產投資客來說,標下法院或行政執行署拍賣的房屋或土地是一種常見的套利策略,不過,如果不熟悉其中存在的風險及稅賦負擔,未來想轉手套利時,恐怕得吃下一大筆稅金,大大吃掉原本預期的利潤。
所謂利用法拍物件套利,指的是透過參與法院拍賣程序,以低於市價的價格購入動產或不動產等標的,並在未來出售時獲利的一種投資策略。然而,這種方式存在一定風險,想投資就必須對法拍物件的特性、拍賣流程,甚至是相關法律有充分了解,出手時才不會落入陷阱或誤觸地雷。

▲新竹有位民眾3年前在法拍市場以一坪2.8萬元,購入一筆公告現值一坪5萬元的建地;近期以一坪6萬元的價格出售,但就在他實際申報土地增值稅後,才發現前次移轉現值是以「一坪2.8萬元」計算,而不是「一坪5萬元」,漲幅大到驚人,土地增值稅稅金逼近百萬元。示意圖/Getty
法拍土地優點:
◆
價格優勢:法拍土地的底價通常低於市價,有機會以更優惠的價格購得房產,增加獲利空間。
◆
市場機會:法拍市場存在一些被低估或被忽略的物件,有機會找到具有潛力的投資標的。
◆
產權保障:法院拍賣的土地,產權轉移由法院主導,保障買方權益,無須擔心原屋主不配合過戶的問題。
法拍土地風險:
◆
稅務問題:法拍屋或法拍土地的稅務計算方式與一般房屋不同,若拍定價格低於公告現值,未來轉售時的土地增值稅可能較高。
◆
占用問題:法拍土地可能被他人占用,導致無法立即使用或面臨搬遷、訴訟等問題。
◆
價值評估:法拍土地的價值可能被低估,購買前需仔細評估市場價值,並考量未來投資報酬率。
新竹縣政府稅務局指出,由於法拍物件的最終拍定價格往往低於市價,看似有不錯的獲利空間,但以法拍土地來說,若忽略未來轉售時的土地增值稅負擔,這筆低價買進的交易,可能成為「高稅吃掉利潤」的陷阱。

▲依據
《土地稅法》第30條規定,若拍定價格低於公告土地現值,該拍定價即成為日後轉售時的「前次移轉現值」。
土地法拍藏稅金地雷?
專家:當心前次移轉價
日前有一案例指出,老李在3年前在法拍市場以一坪2.8萬元,購入一筆公告現值一坪5萬元的建地;近期老李以一坪6萬元的價格出售,原本估算可以賺超過3萬元/坪,計畫能從中快速套現。
不過,就在老李實際申報土地增值稅後,才發現前次移轉現值是以「一坪2.8萬元」計算,而不是「一坪5萬元」,漲幅大到驚人,土地增值稅稅金逼近百萬元。
為什麼稅金問題成為這次一大地雷?事實上,依據
《土地稅法》第30條規定,若拍定價格低於公告土地現值,該拍定價即成為日後轉售時的「前次移轉現值」。
也就是說,表面上的報酬率雖看似漂亮,但未來出售時,前次移轉現值低,「漲價總數額」相對就高,計算出的高額土地增值稅,恐怕遠遠超出預期,甚至壓縮原來的利潤空間。
稅務局建議,如果想要投資法拍土地時,應做好「2大風險」評估:
1.「拍定價額」是否明顯低於公告現值:若價差過大,未來賣出稅負將大增。
2.檢視土地是否曾享有免稅優惠:像是農地、公共設施保留地等,因前次移轉現值之稅基較低,將導致日後課徵土地增值稅的漲價數額過高。
稅務局表示,購買前應做好稅務規劃,以免產生預料之外的成本。